“10塊錢能做什么?我臺的指導老師能打造出一件穩定跟拍的利器——費哲輪盤。制作方法可參看圖片教程,勤于動手的您一定也可以做得出來……”10月5日,@南寧十四中校園電視臺發布了一條微博,貼出了10塊錢自制“費哲輪盤”(攝像穩定器的一種)的教程,而且通過拍攝測試的檢驗,發現穩定效果非常不錯,這讓不少影像愛好者大呼“逆天”。據了解,這10元錢的呼啦圈版穩定器,是十四中校園電視臺的兩位指導老師制作出來的。
別出心裁 用呼啦圈 做攝影穩定器
鄧新文是十四中埌東校區的教務處副主任,大學時所學的專業是教育學;趙志東則是歷史組的組長,這兩位老師便是呼啦圈版“費哲輪盤”的制作者,也是該校電視臺創建的重要人物。電視臺的器材其實挺齊全的,大型的拍攝軌道和航拍遙控飛機都有,但兩名老師都笑稱因為自己是“老頑童”,所以才會時常搞些“研究”,自制一些器材。
呼啦圈版“費哲輪盤”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鄧老師告訴記者:“由于需要在移動中進行拍攝,而為了畫面的穩定性,就需要用到攝像穩定器。我們電視臺有大的穩定器,但學生年紀小,操作起來有困難。我們在網上搜索后,發現了‘費哲輪盤’,但它居然要2000多元一個!”經過二位老師的研究,發現輪盤構造其實很簡單,就是在一個圓環內加上一根橫桿。于是他們又開始在網上搜索自制輪盤的教程,可發現網上的兩種方法都不太適合學生自行制作。“思考后,我們最終把目光鎖定在呼啦圈上。呼啦圈本身就是一個圓環,再切割一根木條,固定在呼啦圈上;在木條中切出一個可以安置攝像機的口,一個“費哲輪盤”就完成了。“成本大約需要10元,但拍攝出來的效果直逼2700元的專業設備啊!”
創臺1月 入圍國家級 大賽獎項
南寧的校園電視臺不少,二中、三中的校園電視臺也堪稱老牌。但十四中校園電視臺,這個只成立大約一個月的校園電視臺憑借第一期節目《科學·探秘之野泉之謎》,入圍了將于10月28日在廣東東莞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展評”一等獎,指導老師們讓攝制組成員、來自2011級17班的吳斯迪、黃銘軒、張斌3名學生代表這個團隊參加評獎。
該學校的鄧老師和趙老師則將這些學生們的努力看在眼里,鄧老師說:“節目中,我們走進了青秀山的樹林,探尋野泉的源頭。其實,老師們只陪他們去了一次,后來他們在編輯片子的時候,發現素材不夠,為了補足素材,他們又自己去了幾次,真的非常敬業。”
鄧老師認為,這期節目的成功,也離不開其他學科老師的配合。記者看到,短片中,地理、化學、生物等科目的老師輪番上陣,為學生們依次揭開野泉的秘密;短片邏輯性強,又充分結合了學生所學的知識,科學性與趣味性兼備。鄧老師自信地笑著說:“我對我們的節目很有信心哦!”
打造品牌 給學校每個人 做一期節目
鄧老師介紹,學校很重視十四中校園電視臺,希望把校園電視臺打造成學校對外的窗口,更希望校園電視臺通過《科學·探秘》、《走南寧》、《我為家人做道菜》和《校園·人物》這四檔已經確定好的節目,和其他正在籌備中的節目,逐漸打造出屬于十四中的品牌。“比如《校園·人物》這個節目,我們的希望是播10年。想給學校里每一個人都做一期節目,從最基層的工作人員開始,給所有人一個展示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