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劉 妍
陽春三月,丹鳳縣竹林關鎮竹林關村群山翠綠、茶樹蔥郁,坐落在銀花河南岸的千畝生態茶園迎來春茶采摘好時節。4月18日,放眼望去,茶芽茵綠的茶園里,茶農們三三兩兩散布壟間,忙著采摘今年的第一茬翠綠新芽。
“你們看,采茶的時候不要用指甲掐,要用兩根手指的指腹向上輕輕提進行采摘,采的是最上面這個芽尖,也就是常說的一芽一葉。”茶企負責人劉傳宏給村民講解采摘要領。大家穿梭于茶園中,一雙雙巧手飛舞于翠綠間,精挑細選,將鮮嫩的茶葉收入袋中。
剛采摘下來的新芽有專人負責收集,收茶后迅速運送到茶山上的茶葉生產車間制茶,一條茶產業鏈有條不紊進行。近年來,竹林關村實行村企聯營,引進了丹鳳福青山茶文化有限公司,以千畝茶園為依托,打造三產融合示范園,發展農文旅產業,青翠的茶山成為茶農們增收致富的金山。
春茶滿山香,枝葉總關情。為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竹林關鎮堅持實施生態種養模式,將現代種植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科學管理茶園,為群眾開辟了一條生態、優質、高效的良性循環致富之路。
“前些年,村里多數村民都選擇外出務工了,土地逐漸撂荒。2017年年底,村集體決定帶領大家種茶,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做群眾工作,號召村民入股,牽頭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茶產業。”竹林關村黨總支部書記徐海林說。
去年開始,村上不僅成功引進了新品種,擴大了茶園面積,還對原有茶園做了升級改造,配套修建了產業車間、產業路。今年在原有的900畝茶園基礎上,補栽了40畝綠茶,新栽種了60畝龍井茶,間作套種了600畝油茶;同時,新開墾了1000畝荒地,全部種上了油茶。
村上整合土地資源,擴大茶葉種植規模,增加茶葉品種栽種,日常科學管護,完善種產銷產業鏈,做精做優茶葉品質,經過7年精心培育,讓昔日荒山變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竹林關村現有茶園近千畝,有白茶、龍井等優質茶葉品種。目前,春茶采摘帶動群眾務工300多人次,帶動20多人穩定就業。
“采茶一天能賺60至80塊,時間也比較自由,周末還能帶家里孫女來體驗采茶,既能補貼家用,還能鍛煉身體。”竹林關村51歲的邢大姐樂呵呵地采摘茶葉,臉上洋溢著笑容。
建茶園、修廠房、拓銷路,將茶園與桃花谷旅游景區有機結合,統籌茶葉種植、精細加工、冷鏈物流、產品銷售、文創推廣等要素配套,積極創建茶葉品牌商標,竹林關村目前累計投資500多萬元發展茶產業。已建成集茶葉種植、管護、采摘、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茶葉加工廠1個、綠茶系列生產線兩條、油茶生產線1條,其中,所產白茶是難得一求的高端茶,年產值200萬元左右,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帶動群眾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