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縣區之窗  ?  丹鳳縣

一橋飛架銀花河 暢通民心向未來

2025-11-20 09:46:23

來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報

  本報通訊員 劉 妍

  竹林關鎮張塬銀花河大橋通車后,給河兩岸群眾帶來極大便利。圖為11月18日,車輛從新橋駛過。

  11月14日一大早,丹鳳縣竹林關鎮的晨霧還未散盡,張塬銀花河大橋的瀝青路面上已躍動著細碎的光斑。這座長175米、寬16米、剛剛通車的橋梁,宛如一條靜臥的黑色綢帶,將銀花河兩岸輕輕系在一起。橋邊觀景臺上,幾位老人拎著剛買的新鮮蔬菜往家走;橋中央,扎羊角辮的小女孩拽著奶奶的衣角,踮腳數著橋欄上的刻痕——一切都在無聲訴說:改變,已經到來。

  “以前送娃上學,得繞路,遇上早高峰,堵車是常事。”看著孩子走進校門的家長李海霞,站在學校門口望向不遠處的大橋,語氣中滿是感慨。她家住江北岸的竹林關老街,女兒在江南岸的丹水小學讀三年級。“最怕下雨天,老橋的水泥路面不平,電動車騎不快,娃坐在后座顛得厲害。”她指了指腳下新鋪的瀝青路,“現在從家到學校,過橋直走只要5分鐘,再也不用提前半小時出門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橋通車后,看病也不再“繞遠路”。“我媽有高血壓,每月得去鎮衛生院拿藥。”丹水社區搬遷戶盧書強說,“以前得從新村過老橋到竹林關老街,再穿兩條巷子;現在出了小區直走,步行3分鐘就到醫院新院區了!”

  盧書強口中的“醫院新院區”,正是剛搬遷至大橋東側的竹林關鎮中心衛生院。這座占地16.56畝的新院區,距大橋直線距離僅400米,門診樓和住院部的窗戶正對橋面。“以前老院區在江南岸的竹林關老街,河北岸的群眾過河看病得繞20分鐘,急診病人更是急得直跺腳。”竹林關鎮衛生院院長吳冠釗站在新院區門口,指著大橋方向說,“現在好了,銀花河南岸9個村的群眾過橋即到,急診綠色通道直連大橋,救護車5分鐘就能接上病人!”

  張塬銀花河大橋的“特殊意義”,藏在它所處的地理位置中。橋體距丹水小學僅40米,距鎮衛生院400米,這條“上學專線”的打通,讓困擾一江兩岸數百名學生家庭的“接送難題”迎刃而解。大橋的“民生輻射力”,使18個村(社區)群眾的日常需求,從“繞路解決”變成了“過橋即達”。“以前開家長會,我得提前半小時出門,現在送完孩子直接去衛生院復查,一趟全搞定!”在橋邊散步的王大姐笑著說,她剛陪母親看完病,手里還提著剛取的藥。

  改變的背后,是一段跨越多年的民生接力。銀花河將竹林關鎮分隔為南北兩岸,此前兩岸之間僅有4座跨河橋,卻因橋面窄、承重低、繞行遠,成了群眾的“堵心橋”。2023年丹寧高速通車后,“有高速無便捷通道”的矛盾愈發突出,不僅農產品外運成本高,孩子上學、群眾就醫也受到影響。“必須讓大橋既通物流,更通民心!”2023年9月,竹林關鎮啟動“橋梁攻堅行動”,1793萬元專項資金迅速到位,歷經13個月的晝夜施工,這座“連心橋”終于正式通車。

  晚風拂過銀花河,新橋的輪廓在暮色中愈發溫暖。嶄新的行車線,像一行行工整書寫的詩;橋上來往的身影,正續寫著屬于竹林關百姓的幸福故事——這里有孩子們的笑聲,有家長的安心,更有銀花河兩岸融合發展的蓬勃生機。

  新橋正式通車,最動人的不是亮眼的工程數據,而是那些具體而微的改變:是家長數著“5分鐘到校”的雀躍,是孩子指著新橋眼睛發亮的贊嘆,是患者家屬念叨“省下5分鐘救命時間”的欣慰,是銀花河兩岸老百姓出行便利的由衷感慨。這座橋,不僅縮短了物理距離,更拉近了人心的溫度。當瀝青路面上閃光的行車線與往來車輛交織,當路燈即將點亮夜晚的歸途,我們看見的不僅是一座交通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淅川县| 桃园县| 平昌县| 阳西县| 福州市| 阿克| 平顺县| 沙河市| 白山市| 六枝特区| 民和| 略阳县| 扶绥县| 黄石市| 缙云县| 新乐市| 临漳县| 惠来县| 丹凤县| 温州市| 崇左市| 张家界市| 三河市| 临城县| 建湖县| 东城区| 赤峰市| 同仁县| 衡南县| 东丰县| 临泽县| 手游| 和顺县| 尚志市| 石首市| 甘德县| 大石桥市| 东莞市| 阜平县| 克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