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組織開展了清理農村集體經濟合同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深入推進全縣鄉村振興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有力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截至目前,全縣10個鎮辦、128個村(社區)已經收集合同份數5092份,涉及合同總金額39612.8萬元,已審查合同515份,其中,審查出疑似問題合同76份、違約合同份數31份。
商南縣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工作專班,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縣紀檢監察、司法、審計、法院、發改、鄉村振興、林業等部門組建了清理規范工作小組,先后組織召開縣級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工作動員會、推進會、業務培訓會7場次,鎮級業務培訓會30多場次。積極運用紀檢監察監督和群眾監督的手段,督促各村(社區)對口頭合同、資源合同、小組合同、扶貧合同等四類合同進行重點清收,確保應收盡收,縣級專班建立資產資源數量與合同清收數量對照臺賬,主要把握村均合同數、畝均合同數等關鍵指標,實行橫向對比,衡量各鎮辦工作進度、考量清理成效。堅持依靠群眾開展清理整治工作,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議定,全程接受群眾監督,防止出現粗枝大葉走形式、走過場,借整改“漂白”合同等現象。
同時,將合同清收貫穿行動全過程,實行村級干部承諾制,要求村“兩委”、村集體干部和村民小組組長承諾全清全交,對存在消極應付、弄虛作假甚至瞞報隱匿等問題的,及時通報紀委監委追責問責。實行縣級提級審查,協調司法、審計、發改、自然資源等部門,依據現行法律、法規、政策要求,細化判定標準,制定簡單管用、操作性強的審核要點,重點對合同效力、期限、價款、履約情況等進行審查,嚴查陰陽合同、超期合同、虛假合同和口頭合同,確保問題能發現。建立問題移交處置機制,對合法合規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進行整改;對合理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職能部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協商研判解決。對已經發現問題,但多次整改仍然整改不到位的,實行問題線索移交,涉黨員干部違紀違規問題向紀檢監察部門移交,涉地違規違法問題向自然資源等部門移交,涉法涉訴問題向司法部門移交,確保問題有效處置,清理工作取得實效。制定《商南縣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辦法(試行)》《商南縣集體經濟財務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及農村集體經濟合同規范文本,建立“雙審雙簽雙附”機制,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有效地防止了虛假合同、陰陽合同、低價合同等,預防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