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學是相對于新學而言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歷史上存在的教學形式統稱舊學,它是以傳授“四書”和“五經”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機構。商南的舊學主要有廟學、私塾、縣學、書院、義學和社學6種形式。廟">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縣區之窗  ?  商南縣

商南舊學考

2023-08-31

來源:商洛日報


  舊學是相對于新學而言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歷史上存在的教學形式統稱舊學,它是以傳授“四書”和“五經”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機構。商南的舊學主要有廟學、私塾、縣學、書院、義學和社學6種形式。廟學是把學校與孔廟合建在一起的教學形式,是典型的儒學,也是商南最早的舊學。據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任慶云編纂的《商略商南縣集》記載,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商南置縣前就建有廟學和私塾,設縣以后才建起縣學,之后又相繼辦起書院、義學、社學等,使境內一些有條件的人家的孩子盡可能有學可上。自明成化十三年商南設縣至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廢科舉、立學堂的425年間,商南共考取進士3人、舉人22人、貢生145人(其中拔貢21人、歲貢109人、恩貢15人),不僅數量少,而且少有建樹較高的官宦和著述較豐的名家,主要原因是教育長期落后、人才極度匱乏。清末維新變法尤其是中華民國成立以后,國民政府重視發展教育,商南人才培養情況才大為改觀。
  私 塾
  商南私塾學校很早就有,但始辦于何時史志書籍沒有記載。據商南舊縣志及有關碑文記載,明、清時期私塾是商南縣農村教育的基本形式,根據程度高低,有蒙館、經館之分,蒙館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經館為教授程度較高的學生,入學年齡、婚否不限。根據辦學形式和經費來源,商南私塾又分為學館和家塾兩種,以學館數量為多,家塾數量較少。學館無固定校址,由學童邀學組建,根據學童年齡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家境貧富等因素議定全年學俸;家塾主要是由豪紳富戶聘請名師到家中教其子女,負責塾師的學俸與食宿,但也有少數塾師在自己家里開設學館,招收學生進行授課,收取一定的學俸。明朝成化年間,商南籍進士南鏜官至禮部主事郎中、河南省左布政使,晚年回到家鄉商南縣,在縣城核桃園南莊辦起私塾,免費教鄉人子弟讀書,生活清苦、布衣素食,深得鄉人敬愛,在當地傳為佳話。
  明、清時期,私塾的教材一般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女兒經、論語,啟蒙后開始講授四書、五經、幼學、唐詩、古文觀止等。民國初期,禁讀三字經、千字文等教材,開設讀經、國文、算術。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后,部分私塾中比較開明、進步的塾師也給學生教授中國共產黨鬧革命的課文,其教法系個別教授,亦稱書房教學法,一般經過教讀、寫字、講解、作文等過程,每個過程均按學生的不同程度安排教學進度,單個進行面授。
  私塾學規管理極為嚴厲,規定學生進學堂后,如果需要外出(上廁所)必須攜帶戒尺(用竹板或木板制作),而全堂僅有一把戒尺,因此每次只能出去一人,逾時則用戒尺抽打;每逢放學,學生必須列隊到孔子牌位前祭拜后方可離開,稍有不恭者則罰跪,用戒尺抽打;學生同老師對話要垂手而立,老師不讓進學生則不能進,老師不讓退學生則不能退。學無長進、不能熟背當日所授課文者,老師可用戒尺罰打學生的手心或臀部。據商南史志書籍記載,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全縣共有大大小小的私塾學校59所、學生總計638名。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商南縣國民政府中區區長趙小亭在縣城創辦女子私塾學校,專門招收女孩入學,次年春被思想開明的縣政府文教科科長田紫榮充分認可。田紫榮積極與趙小亭協商,將縣城的女子私塾學校改制為官辦公立女子小學,由政府出資辦學,學生由自費變公費,并擴大了女子招生數量,成為商南縣第一所官辦女子學校。
  縣 學
  商南的縣學是在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設縣以后才建立起來的。縣學在早期亦稱儒學,屬于官辦學校,名為學校實為科舉考試的預備場所,其教學內容完全服從于科舉考試的需要。
  商南儒學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當時由縣令鄭锳親自選址、集資、督工,歷時三年建成,位于縣城東門北側,面南背北,中為大成殿,供奉孔子畫像;前有戟門、欞星門;左為明倫堂,堂后兩齋為學舍;右為文昌祠、宰牲所。商南儒學發展為后來的縣學后,集文廟、學舍、祭祀(主要是祭拜孔子)三者為一體。明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商南縣學毀于戰亂,到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縣學移于縣衙西側,重建了文廟、明倫堂和學舍。
  明代商南縣衙內設“教諭”一人,主管縣學具體事宜,為掌管文廟祭祀的正八品政
  府官員,既是縣學的行政負責人,又是縣學的首席教師,主要職責是教育所屬生員。縣學內設“訓導”一人或數人,嚴束生徒,按季課考。訓導是教諭的助手也是教官,起輔助教諭的作用,一般從舉人或監生中選拔。縣學生員(俗稱“秀才”)是經過童生考試錄取的,入學后不授新課,以進修補習方式為“鄉試”(即省級考試)考取舉人作準備。生員入學后,按考試成績和入學時間長短依次分為廩膳生、增廣生和附學生員三個等級。廩膳生員是由官府供給膳食,簡稱廩生;歲貢要在廩生中挑選,一般是按照考試成績挨次升貢;入國子監學習的通稱為監生,代表著一種出身,可得官也可通過科舉做官。廩膳生、增廣生均有嚴格的名額限制。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道府規定本縣縣學名額為廩膳生20名、增廣生20名。歲科兩試進文童生16名、武童生8名,均為附學生。
  清代的商南縣學生員名額亦沿用明代的名額,但每逢兵燹匪患或瘟疫饑荒,便出現學額不足或輟學停辦。生員在學的主修課程有《孝經》《中庸》《大學》《論語》《孟子》《禮記》《詩經》《書經》《易經》《儀禮》及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綱目、歷代名臣奏議、文章正宗等。生員在學有月考、季考和歲考,月考由訓導主持,季考由教諭主持,歲考則由道府提學官主持。生員年齡、婚否不限,常有鬢發斑白、累考不第的老生員。
  書 院
  商南書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以舊時縣學校址為基礎,斬棘繚垣,擴建后稱青山書院,為商南縣府的官辦學校。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縣令胡大華在縣城東南隅興建文昌宮,為九脊歇山式建筑,檐牙斗拱,朱柱畫梁;有大殿三楹,高30米、寬20米,為兩層樓閣式建筑、廂房6間,遂將青山書院遷移于此。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在文昌宮主樓的東西兩側各建套院1個,號房18間,東院為考院,也叫自習室,是生員讀書處;西院為三進式套院,是藏書及名人學士吟詩作畫處;院前是操場。此時的青山書院已初具學校規模,完全脫離了廟學窠臼。
  青山書院采用的規章制度均仿照江西豫章書院學約。書院設山長一人,主持講學事宜,主講由縣令聘請學者、名流擔任,縣令也兼講課。書院還設有書斗一人,具體辦理考務事宜;設首士一人,具體管理學員生活;學員推選學長一人,協助山長辦理學員學習事宜。在書院學習的生員一般是才學較好的秀才,也有優秀的童生,名額不限,多則30余人,少時10余人。生員每月享有膏銀(即官方補貼)2至3兩不等,學習內容有四書、五經、經史、八股文、五言八韻詩等。學習形式是每月定期開講1次、考試2次,考試內容有經史、八股文、試貼詩、詞賦、策論等。兩次考試中,一次為“官課”,即由縣令主持出題、閱卷、定等;另一次為“師課”,由山長主持命題、閱卷、定等。成績優秀者發給獎銀。除開課考試外,平時均為自修,學員除按時聽課、考試外,食宿自擇他處,但必須按月呈送所寫的文章、詩、詞、賦,并請山長、主講批閱。授業時間一般以開科大比為限(一般為3年),大比未第者允許重讀,下科再試。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在維新派的推動下實行“新政”,在教育改革方面廢除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堂。商南縣府據此于1902年改青山書院的至公堂作為講堂,改號房為自習室,擴門外空地作體操場,辦起了商南縣初等小學堂,不久又改為商南縣高等小學堂,統一把鄉間一些私塾改辦成為28所初等小學堂。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縣國民政府又將全縣28所初等小學堂改為由鄉鎮承辦的初等小學校,改商南縣高等小學堂為縣辦的商南縣高等小學校。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縣境內各初、高等小學校均改為官辦的國民學校。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縣國民政府教育局將青山書院改為商南縣職業學校。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田紫榮以縣國民政府文教科長的身份,與商南縣中區區長趙小亭協商,將趙小亭創辦的女子私塾改制為商南縣公立女子小學,經費由政府扶持,學生由自費變公費,招生對象由面向官紳階層改為面向全社會。抗日戰爭后期,日本鬼子打入距離商南僅20多公里的河南省西峽縣八廟鄉,國民黨別動總隊第十九中隊進駐商南縣城,停辦城內各家私塾,創辦由政府官辦的中山小學,所有私塾生盡入中山小學讀書,同時在富水關帝廟開辦民眾學校一所,招收鄉間學齡兒童90余名,后因戰亂中山小學和民眾小學相繼停辦。
  義學和社學
  商南舊時的教學形式除早期的廟學、縣學、書院和私塾外,民間還有義學和社學。義學即義塾,其辦學經費完全靠公產和捐助,學生多為貧寒家庭的子弟,實行免費入學,學校條件相對比較簡陋,塾師的學俸由義地課租支付。如商南籍貢員朱謙益年輕時曾在河南淅川荊紫關經商致富,有了經濟基礎后,為了栽培后人,于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在家鄉商南縣龍窩油坊嶺窯溝口修建私塾一座,取名為“謙益書齋”,延聘名師給孩子授課。后來,為使家鄉子弟都能入學讀書,他捐糧20石,又在油坊嶺辦起義學,貧寒人家子弟盡其收納。鄉人為表其德,聯名贈他一塊“義敦鄉校”的匾額。光緒年間,朱謙益為解決商南秀才、舉人赴京應試盤纏不足的問題,特花白銀2000兩在城關鎮三角池棗園一帶購買50石課子地(種糧食、交地租的田地),一季未種,全部捐給“賓興會”(賓興即“赴考之年”)組織,作為以后專門為地方考生饋贈的路費。戊戌變法廢除科舉考試后,縣境內大興新學,這50石課子地又作為創辦商南縣第一所高等小學堂(今商南縣城關小學的前身)的基金。朱謙益慷慨解囊捐資興學之舉,至今還為當地群眾所稱頌。清朝末年,商南地方鄉紳還在清泉八龍廟辦義學一所,有學生20余人。
  商南的社學即鄉村中的書院,主要是為滿足一些不能帶著書籍到縣城書院就讀的鄉間學子的學習需要,地方鄉紳或富豪通過社會捐資的方式,聘師興學。這種教學形式在商南境內相對比較少。據商南史志記載,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清油河澗場、試馬寨各辦社學一所,學生數十人。
  民國以后,由于商南縣國民政府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實行了一系列教育體制改革措施,把縣境內一批書院、私塾和義學逐步改革成為官辦學校,加大了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出現了一大批官辦學校,使商南縣兒童入學率得到大幅提升。據新編《商南縣志》記載: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全縣有高等小學一所,初等小學37所;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全縣共有小學40所,在校學生1080名,加上638名私塾學生,總入學人數為1718名,兒童入學率達到74.37%;到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全縣小學發展到98所,其中縣立完小4所,鄉鎮中心完小8所、分校25所,其他小學61所,在校學生總數達到6055名,其中男生4892名、女生1163名,設置教學班共136個,在崗教師143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商南縣境內的廟學、私塾、縣學、書院、義學和社學等各類舊學形式基本退出歷史舞臺,統一為縣政府官辦學校,商南的教育事業逐步邁上規范化的發展軌道。

  • 相關閱讀
  • 商南加強監管執法規范市場經營秩序

      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黃干)今年以來,商南縣創新市場監管方式,規范市場執法行為,圍繞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總體目標,全面推進市場監管...

    時間:10-31
  • 商南多措并舉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本報訊 (通訊員 陳可鑫)今年以來,商南縣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重點,優化法律援助服務,加大欠薪案件查處,依法推進農民工工資支付,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切實增強農民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商南縣...

    時間:10-31
  • 商南“護學”模式為師生安全保駕護航

      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周鵬程)今年春季開學以來,商南縣公安局堅持“人防+物防+技防”并舉,及時啟動“四保護學”模式,扎實開展“護校安園”工作,嚴格落實“警校聯動、人車分流、巡防同步”措施,全力保障師...

    時間:10-31
  • 商南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黃 干)今年以來,商南縣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和信貸服務水平,著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擔保難、融資貴等問題,助力小微企業發展壯大。   商南縣人行積極組織縣域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

    時間:10-31
  • 商南聚力建設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本報訊 (通訊員 李 行)今年以來,商南縣全力推動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爭先進位、提檔升級,科學優化經開區產業布局,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新驅動示范區、產城融合樣板區。   商南縣緊扣新材料、裝備制造、...

    時間:10-30
  • 商南全力做好鄉村教育鞏固銜接工作

      本報訊 (通訊員 田新峰)今年以來,商南縣聚焦鄉村教育振興,以控輟保學、學生資助、辦學條件改善等重點工作為抓手,落實“六項舉措”,全力做好教育鞏固銜接工作。   全面夯實工作責任。制定《鞏固銜接重點...

    時間:10-30
  • 商南大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做好“土特產”文章,強化產業鏈建設,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茶菌果、藥畜菜、酒水魚”9大特色農業產業做大做強,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時間:10-27
  • 商南茶園分外香

      這是怎樣的茶園呢?仿佛是一位神奇的仙子,讓人意興無窮,以至于回到家好多天,竟在夢中再次遇見。商南茶園啊,為何直叫人魂牽夢繞?   這是依秦嶺而居,源丹江而興,一腳踏三省,雞鳴一聲聽八縣的商南茶園;...

    時間:10-26
  • 商南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日前,商南縣制定出臺了《商南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南縣激發民間資...

    時間:10-25
  • 商南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張曉紅)今年以來,商南縣堅持以省級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創建工作為抓手,深入貫徹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時間:10-2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宁陕县| 仁寿县| 朝阳市| 中西区| 合肥市| 克什克腾旗| 高淳县| 隆安县| 星子县| 铁力市| 漠河县| 同德县| 百色市| 伊春市| 岳普湖县| 天峨县| 北宁市| 广宗县| 黄冈市| 隆尧县| 临安市| 磴口县| 乌兰浩特市| 白水县| 崇信县| 长兴县| 淮南市| 呼和浩特市| 镇江市| 沈丘县| 宿迁市| 同江市| 临海市| 轮台县| 沅陵县| 双鸭山市| 阿合奇县| 南阳市| 尖扎县| 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