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馬鎮紅廟村
美麗鄉村后灣
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大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全面建設美麗宜居的秦嶺山水鄉村。
商南縣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實施河庫連通工程,推進水庫生態調試方式,分河段確定生態環境需水,保障河道生態流量和鄉村生態需水。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恢復河流生態功能;穩步實施退田還濕,連通修復河流干支流和河庫,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保護修復水生生境;建設河流綠色生態廊道,加大退耕還林修復力度,增強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能力;實施濱河生態修復,加強河流兩岸造林綠化,在河道兩側建設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保護水域生態環境。開展河庫緩沖帶問題清理整治,加強河庫生態恢復建設;加強水土保持,科學劃定水土保持類型,分區配置措施;開展河流源頭封育保護,營造水源涵養林,實施江河水源涵養和重要水源生態保護工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護;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促進水生態良性循環;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采取濕地封育保護、退耕還濕、濕地生態補水、生物棲息地恢復與重建等措施,推進濕地恢復與建設。
商南縣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強植被保護修復,加強源頭管控,注銷或扣減、避讓、變更秦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內的探礦權和采礦權;調整優化礦業結構和布局,探索完善綠色開采模式,推進形成綠色礦業發展新局面;加大礦業綠色化改造力度,推動現有礦山企業升級改造工藝、技術和設備,加強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助推傳統礦業轉型發展“綠色礦業”;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和污染防治工程,推進歷史遺留、無主及政策性關閉退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綜合治理礦山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恢復區域整體生態功能;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封山育林等工程,加快重點防護林建設,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形成新生態空間;充分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土地、未利用土地開展植樹造林,增加森林植被;對宜林荒山進行封山育林,依靠自然力量加快綠化進程;加強對未成林地、疏林地補植補造,加快植被恢復;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管護好現有退耕還林成果,確保面積不流失,質量不降低。
同時,商南縣大力推進鄉村生態旅游發展,嚴格執行秦嶺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優化生態旅游空間布局,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打造生態旅游產品,健全生態旅游配套體系,推進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完善旅游生態環境治理機制;加強旅游景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旅游開發和旅游服務項目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對鄉村旅游環境衛生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改造,統一處置生活垃圾和污水;加強日常監督管理,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規范“農家樂”等零散旅游服務設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