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不斷深化文明培育主題、創新文明實踐形式、豐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加強文明鄉風建設,樹立精神文明建設標桿,增強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活力,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商南縣持續鞏固提升“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成果,突出民風建設“十個一”、人居環境整治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持續深化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搬遷小區、文明家庭等創建工作,凝聚干部群眾精神力量,形成文明和諧社會風尚。組織道德模范和“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推薦活動,開展“最美人物”系列評選活動,組建先進事跡宣講報告團,到村(社區)開展巡回宣講活動,用道德典型教育引導群眾崇德向善、文明守禮。各鎮(街道)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針對群眾需求組織開展教育科普、衛生健康、孝老愛親、愛護兒童等文明實踐活動。深化文明實踐“六進庭院”活動,組織包扶干部、五老人員、鄉賢能人、先進典型等,在“庭院會”開展理論政策學習、好人故事宣講、文明新風倡導等文明實踐活動。圍繞解決移民搬遷群眾社區融入、文化建設、扶貧幫困、文明習慣養成等問題,各鎮(街道)搬遷小區和商住小區建設新市民學堂、新市民實踐基地、樹立新市民榜樣、打造新市民大舞臺、實施新市民愛心團“五新助農”行動,幫助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成為“新市民”。
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全覆蓋”的目標,商南縣繼續實施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鎮長(主任)等領導包抓示范村(社區)模式,從資金投入、評分設定、督查指導等方面深入研究,推動“道德銀行”示范村建設。各村(社區)結合愛心超市、便利店、電商等現有資源,設立道德銀行積分兌換點,開展實物兌換,將積分作為“五美庭院”“身邊好人”等表彰的重要參考。制定移風易俗規范,扎實開展大操大辦、墓地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基層群眾自治、法律制度約束和社會各界監督的作用,切實樹立農村淳樸友善的新風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