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兀 琦)今年以來,商南縣立足生態稟賦,以“增綠擴容厚本底、活綠興業激動能、護綠固基筑屏障”為抓手,統籌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富民興縣的“綠色銀行”。
“以前縣城周邊山坡有些光禿禿的,現在綠樹成蔭、繁花似錦,飯后散步別提多愜意了。”家住商南縣城的李女士笑著說。這是商南縣推進國土綠化的生動寫照。
聚焦“兩岸三線四區”綠化重點,商南縣構建“工程化+社會化”造林格局,將秦嶺中段(南麓)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等項目作為重要抓手,推動綠色版圖持續擴大。上半年,商南縣已完成營造林6.03萬畝,92.34萬株新苗扎根大地。鳳凰山國土綠化提升工程規劃2800畝生態景觀帶,“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立體畫卷正徐徐展開。此外,15處綠化示范工程落地見效,32公里鐵路沿線綠意綿延,讓“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游”成為商南出行新體驗。
“我家種了連翹,加上林下養的20箱蜜蜂,一年收入能有4萬多塊錢。”十里坪鎮梁家墳村村民劉大叔算起“綠色賬”,臉上滿是笑容。
商南緊扣“一棵樹”產業發展思路,讓綠色資源變成“富民資產”。通過制定生漆、油茶等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打造生漆、油茶、杜仲、連翹等四大產業,推動核桃、板栗提質增效。同時,深挖林下“寶藏”,發展林藥、林菌、林蜂等特色產業,10.65萬畝林特產業基地里,天麻、桔梗、蒼術等中藥材長勢喜人,3.92萬頭(只、箱)林下養殖產品供不應求,清油河鎮碾子溝村天麻、青山鎮吉亭村桔梗、十里坪鎮梁家墳村連翹、趙川鎮文化坪村蒼術等10個千畝以上中藥材示范基地,成為林農增收的“聚寶盆”。龍頭企業深加工讓產業鏈不斷延伸,生態產品價值高效轉換,實現“森林增綠、林農增收”的雙贏局面。
“通過智能化監控,林區火情、病蟲害能第一時間發現,管護效率大幅提升。”商南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
商南縣46.3公里森林防火通道貫通9個鎮(街道),8處智能化視頻監控實時守護林區安全,野外火源管控不留死角;松材線蟲病攻堅行動中,4.9萬株樹木完成樹干注藥,有害生物擴散得到有效遏制;19個古樹群、352棵散生古樹得到專人管護,守護著生態文脈;63宗林地審批規范有序,196起涉林風險隱患及時消除,讓綠水青山免受侵害。360人次林業科技培訓送技術上門,1800余份技術資料、50套修剪工具精準送達林農手中;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節點的普法宣傳活動,3000余份宣傳資料讓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全民愛綠護綠興綠的氛圍日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