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張亞男
游客與碧綠麥田構成美麗圖畫
春日的山陽縣色河鋪鎮陸家灣村,連片的荷塘倒映藍天,千畝麥田翻涌起綠色波濤,孩童追逐蝴蝶的歡笑、漢服少女掠過麥苗的裙擺、快門聲驚起的白鷺群,交織成春日的鄉村振興交響曲。3月22日至23日,恰逢周末,這個被譽為“九眼蓮之鄉”的秦嶺村落迎來踏春熱潮,數千名游客涌入田間地頭,打卡拍照、體驗農耕,感受農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獨特魅力。
從農田到景區
陸家灣村依托太極圖地貌和“九眼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以農田景點化、農業景觀化、農村景區化為思路,打造四季皆景的農旅綜合體。
春風掠過秦嶺山麓,400畝九眼蓮田與麥田交相輝映,20多處田間打卡地成為游客鏡頭下的焦點,一只只彩鳶扶搖直上,將湛藍天空渲染成流動的畫卷。孩童赤腳奔跑在田埂上,手中的風箏線時緊時松,蝴蝶風箏的尾翼掃過碧綠的麥浪,驚起一片簌簌低語。村內還建成濱河觀景步道、田邊觀光棧道,游客或騎行或漫步,沉浸式體驗“春觀花海、夏賞荷韻”的生態之美。
從農田到景區的蛻變,是陸家灣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它不僅是經濟的崛起,更是城鄉情感共鳴的橋梁——城市游客在麥浪中重拾鄉愁,鄉村通過文旅找回自信。
從流量到“留量”
為豐富游客體驗,陸家灣村創新推出“賞花+”模式。
漢服體驗館提供妝造與跟拍服務,古風打卡點迅速走紅網絡;農耕研學區開放采摘、釣魚等互動項目,吸引親子家庭參與;彩色小火車漫步麥田之上,仿佛進入漫畫世界;民宿集群“戀戀陸家灣”則融合康養元素,提供森林氧吧、小吃茶吧等特色服務。
據統計,陸家灣村已建成秦嶺喜柿山居等民宿12棟,配套的垂釣大賽、風箏節等活動不斷將游客流量轉化為消費“留量”,年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增收80多萬元。
從單一到全域
近年來,陸家灣村以農文旅康養為核心,構建三產聯動發展格局。一產堅持發展以九眼蓮、稻油輪作等為核心的休閑農業產業,深耕九眼蓮、富硒大米等特色農業,年創收超600萬元;二產探索發展以農產品加工、傳統手工制作、文化產品創作為核心的特色加工產業,開發菜籽油、柿餅、老磨面粉等加工產品,開發九眼蓮主題文創產品,確保年創收400萬元以上;三產通過文旅服務與節會經濟激活鄉村活力,以康養度假、生態療養為核心,引入水上樂園、度假酒店等項目,打造全域旅游新標桿。同時,陸家灣村通過“黨群聯心卡”網格化服務,吸引當地村民百余人就業、置業、創業,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陸家灣村的蝶變,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生動實踐。從“九眼蓮之鄉”到“和美康養地”,陸家灣村以生態為底色、文化為靈魂、產業為引擎,將農耕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奔赴的振興路徑。未來,陸家灣村“兩委”計劃深化智慧旅游建設,拓展“線上推廣+線下運營”模式,讓“戀戀陸家灣”品牌走向全國,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