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云 楊鑫
11月10日,山陽縣抽水蓄能電站Q2標段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開挖臺車、出渣車等來回穿梭,數百名建設者堅守崗位、干勁十足,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目前,工程重點部位如泄洪排沙洞、生態放水洞、拌和系統等,都在按計劃有序推進。”山陽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部管理人員柳發輝介紹。
作為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及陜西省抽水蓄能規劃“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這座總投資93.5億元,裝機容量1200MW的電站,自2024年11月開工以來便備受矚目。項目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15.11億kwh,不僅能承擔起陜西電網調峰、填谷、儲能等多重功能,還可年節約燃煤74.4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23.9萬噸,年創產值10億元、稅收1億元,為區域能源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一創下山陽歷史單體投資新高的項目,正是該縣“十四五”項目建設的典型案例。
“十四五”以來,山陽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打造“一都四區”示范縣、建設“五好山陽”宏偉藍圖,以“三個年”活動為引擎,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蹄疾步穩。5年來,全縣累計實施重點項目467個,建成投用318個,完成投資額598億元,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促發展、惠民生的重大項目落地見效,為縣域經濟發展筑牢根基。
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西十高鐵山陽段主體工程竣工,丹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5G電源適配器全產業鏈、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應用、福天原年產3000噸白酒、年產10萬噸純凈水生產線等工業項目達產增效;和豐陽光食用菌產業示范園二期、戶家塬三產融合示范園、冷水魚產業園等一批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天竺山景區提升、陸家灣村農文旅康養綜合體等一批文旅三產項目建成投用。其中,豐陽雨露食用菌、邁思普電源制造等6個項目因建設成效顯著,獲省級觀摩肯定。
民生項目提檔升級書寫幸福生活“新答卷”
項目建設的落腳點,始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四五”期間,山陽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力推進覆蓋面廣、關注度高的民生工程,將民生建設藍圖變成幸福生活實景。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以“兩拆一提升”三年行動為抓手,強力推進城鄉環境整治,累計拆除違法廣告5.4萬平方米、違法建設5.6萬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124個,惠及居民8730戶,城市空間更加清爽有序;建成開放5座城市公園和9個口袋公園,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3平方米;縣城“七縱七橫”主干路網完成提升改造,實施道路“白改黑”27.6公里,線纜落地19.2公里,新增公共停車位2400個,交通出行更加便捷;改造新增雨污分流排水管網37.6公里,縣城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超過98%;商州至山陽縣城天然氣管網全面貫通,服務居民1.18萬余戶,城市集中供熱覆蓋面積185萬平方米;鎮村基礎設施同步升級,建成投用5座鎮級垃圾壓縮轉運站,完成縣鄉公路改造90.3公里、村組道路硬化241.1公里,磨溝水庫樞紐工程等供水管網工程相繼完工,21個村(社區)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全縣首個標準化零工市場建成投運,城鎮累計新增就業1.49萬人,年均轉移就業10余萬人次,家門口就業服務模式被中央和省媒體關注報道;縣第一中學順利完成遷建,第五小學、第六小學、第三幼兒園等一批新校區竣工投用,縣職教中心建成并獲評“陜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全市首個縣級腫瘤放療中心和縣級公共衛生中心竣工投用,率先在全市實現“心電一張網”和“30分鐘急救圈”村(社區)全覆蓋;縣工人文化宮建成投用,縣級“111223”全民運動休閑綜合體全面建成,農村健身設施實現從“無”到“有”的初步覆蓋。
產業項目聚鏈成群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工業賽道上,鏈式集聚效應顯現,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暢通產業鏈、抱團發展,頑強打開一個個市場空間,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
在年產3000萬臺(套)工業電源消費電源全產業鏈項目生產線上,工人正埋頭工作,組裝好的電源適配器將發往世界各地。
該項目是山陽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電子信息50億產業集群目標,從東莞引進的電子信息延鏈強鏈項目,也是邁思普公司在山陽縣投資的第二個項目。邁思普公司在電源行業影響力突出,通過“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思路,先后引進了電路板、變壓器、DC線材等供應鏈配套項目,形成涵蓋8個子項目的電源適配器產品鏈。
“十四五”以來,山陽縣按照“突破一點、延伸一鏈、聚集一片”的思路,圍繞邁思普、雷博等鏈主企業,引進普陽時代、金陽精密、圣美展景、瑋帝電業等6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涵蓋電路板、注塑磨具、電子變壓器及光學玻璃蓋板、3D曲面玻璃等10余個子項目的消費電源和顯示觸控產業鏈,聚鏈成群,實現“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集群”的倍增效應。
在新材料重點產業鏈群上,構建起涵蓋釩儲能、無機非金屬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及黃金協同發展的全鏈條體系,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應用、新型環保采暖制造等一批延鏈補鏈建成達效。山陽釩產業園獲批設立,全釩液流電池項目即將建成投產,推動釩產品橫向配套與縱向延伸,著力打造國家級高端釩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整體向中高端邁進。
目前,山陽高新區總體規劃獲得批復,“一區三園”發展格局基本成型。近6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吸引超過200家企業入駐。全省首個縣級電子信息高能級科創孵化器掛牌運營,園區內新型研發機構總量突破30個,創新平臺能級不斷提升,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引擎。
農文旅項目融合賦能描繪生態文明“新畫卷”
在農文旅項目部署上,山陽縣通過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培育多元消費業態、承辦各類節會賽事,為區域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農業產業全鏈條發展。菌、藥、畜、果、茶、冷水魚等主導產業競相發展,形成了龍頭企業引領、規?;刂蔚牧己酶窬?,農業總產值突破40億元大關。建成各級現代農業園區44個,其中和豐陽光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8個園區獲評市級園區。全縣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80個、家庭農場350家。
文旅康養產業亮點迭出。月亮洞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蓮花茶園獲評國家3A級景區,天竺山景區歷經提升后盛大復園。同時,精心打造了8條精品旅游線路,開發出20余種特色文創及旅游商品,改造提升了10余家特色民宿,天蓬山寨休閑康養基地、陸家灣農文旅康養綜合體等新業態項目建成開放。
節會賽事精彩紛呈。成功舉辦了世界定向排位賽暨首屆天竺山定向跑、全省大眾跆拳道錦標賽、“丹山源”杯秦嶺原鄉迷你馬拉松、全國夏季“村晚”、秦嶺生態文化旅游藝術節等大型賽事活動,累計接待游客2342.6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4.17億元。
“十四五”期間,山陽縣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關鍵指標年均增速穩居全市前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兩萬元大關,非公有制經濟占比連續10年蟬聯全市第一,獲評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山陽縣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續寫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山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