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劉桃李 通訊員 董旦旦
村民采摘櫻桃
櫻桃銷售市場一角
“這箱櫻桃發往上海,路上要幾天時間,摘一些耐放的。”5月14日,適逢周末,在商州區沙河子鎮任家后村,村民任效買早早就趕到果園和家人一起采摘櫻桃。
“我家的櫻桃賣了快一周時間了,最多時一天能走100多公斤的貨,全村走貨都在500公斤以上。”任效買邊摘邊開心地說。
從2003年算起,任效買發展櫻桃產業已有20個年頭,他由少量幾棵樹到成片種植,從傳統櫻桃樹到引進新品種,從粗放種植到加強田間科管,在這樣不斷的努力下,任效買家的櫻桃掛果量逐年增加,收入也穩定增加。
“我家種了400多棵櫻桃樹,今年掛果的有100多棵,產出的櫻桃品相好、味道甜,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歡,還遠銷周邊省市,供不應求,預計可增收6萬元左右。”任效買指著坡塬上果園里的櫻桃樹說。
小小櫻桃不僅美了鄉村,也醉了游客。在果園里,紅彤彤的果實掛滿枝頭,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嬌艷欲滴。大人們在園里拍照、聊天,孩子們一邊采摘,一邊嬉戲。
“我幾乎每年5月份都和朋友一起來這兒。今天孩子放假,我就把他們領過來摘櫻桃,讓他們增長知識,也體驗一下勞動的樂趣。”市民任女士說。
在村中大路邊的櫻桃市場,村民提著電子秤、拿著小板凳,兜賣剛剛采摘的櫻桃。一顆顆鮮嫩的果實吸引著專程前來的游客品嘗購買。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從城區過來游玩采摘。這邊的櫻桃特別新鮮,價位也比較實惠。”游客萬興鋒拿著剛剛購買的櫻桃說。
當地櫻桃的暢銷,讓種植戶充滿收獲的喜悅和幸福。據任家后村黨支部書記李衛東介紹,目前全村櫻桃種植面積有1000多畝,涉及村民近380戶,有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早大果、紅燈、一線紅等新品種,每年從5月初到月底陸續成熟,可帶動種植戶戶均增收不低于萬元。
鄰近的王山底村,也是沙河子鎮傳統櫻桃種植村之一。在沙河子鎮和林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上充分發揮能人帶動示范效應,大幅增加了櫻桃樹的種植面積。
“我們村一方面引導現有10家櫻桃種植大戶提質增效,一方面新增種植面積300多畝。這些櫻桃樹掛果后,將助農增收。”王山底村黨支部書記任建斌說。
近年來,沙河子鎮把櫻桃產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來抓,通過技術手段優化品種結構,不斷提升櫻桃品質,并積極引導果農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將櫻桃的銷路從線下擴展到線上。在櫻桃成熟季節,鎮上積極促進櫻桃產業特色村與各大電商平臺溝通對接,大力培育本土“網紅”,竭力發展“網紅”經濟,促進產業增收增效。
紅櫻桃不僅扮靚了夏日景色,鋪就了群眾小康路,也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滿滿的能量,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目前,沙河子鎮良種櫻桃種植面積有3600多畝,任家后、王山底、團結、石門溝等村已經成為商州區的主要櫻桃產業基地。
“5月以來,全鎮櫻桃自東向西、由平川到坡地陸續迎來成熟期,村民不誤農時忙采摘,小小櫻桃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幸福果’。我們以櫻桃為媒,通過組織開展親子游、自駕游、采摘體驗等活動,將生態觀光旅游和農業發展融合,變果園為游園,進一步探索更優的產業發展模式,聚焦櫻桃特色產業,持續做大做強,助力鄉村振興。”沙河子鎮鎮長楊利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