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有信,秋實有約。商洛市商州區換上秋日華彩,大地一派盎然生機。
一排排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煥發新顏,一片片現代設施產業基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條條浸潤人心的宣傳標語亮相街頭……一幅鄉村美、產業強、百姓富的新時代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商州大地次第鋪開。
近年來,商洛市商州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把農業農村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深入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激活特色產業發展動能,著力抓好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振興邁出了堅實步伐,正以奮進之姿挺進新時代。
提升人居環境扮靚鄉村振興“新面子”
金秋十月,晴空碧云。記者走進商州區牧護關鎮小韓峪村,平坦暢潔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房屋、詩意棲居的鄉村畫卷,無不彰顯著新時代新農村新風貌。
鄉村要振興,環境先改善?!拔覀儚?021年開始建設黨建示范一條街,鋪設通村路瀝青路面330米,安裝路燈235盞,坑坑洼洼的泥路變成了筆直平坦的水泥路,群眾出行更加便利,鄉村顏值也隨之提高?!毙№n峪村黨支部書記王鵑紅說。
小韓峪村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蓄力推進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緊扣“凈美綠”目標,深入開展“六清六治六無”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鋪設街道磚540平方米,整治排水溝300米,治理門前臟亂差96戶,拆除殘檐斷壁12處,新建竹籬笆圍墻1200米,修建花壇15個,栽植紅葉李景觀樹30棵,徹底改善了昔日設施老舊、道路坑洼、污水橫流等村級環境亂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走進商州區腰市鎮江山村,一條條平坦的柏油路向遠處延伸,一座座干凈整潔的農家居所與家門口獨具特色的“微景觀”相映成趣,一面面文化墻亮麗別致而富有內涵,到處都是村里人樂享、城里人向往的美麗風景。
“這幾年村里變化太大了!”69歲的村民閔菊霞感嘆道:“路寬敞了,院子美了,危房改了,游客多了,商店有了,生活環境和收入不比城里差?!?br> “村上通過一戶一策,實現村民房屋風格統一的同時又獨具特色。改造時就地取材,將拆除的廢舊瓦片、陶罐以及沙土堆、老樹根進行廢物利用,打造門前微景觀。同時,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共同打造秦嶺山水鄉村建設,達到共建共享?!苯酱妩h支部書記劉力介紹。
鄉村增“顏值”,人居提“氣質”。今年以來,商州區以國省道沿線、五大流域、秦嶺山水鄉村示范村等為重點,堅持整片區、整流域、整村推進,確定北寬坪、夜村、腰市、三岔河、楊斜等5個鎮23個示范點,明確每個鎮(街道)兩名主要領導各包抓一個示范村,以點帶面,示范推動,穩步有序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截至9月底,已完成農村改廁15369座,改造土木結構(石板)房3591戶,建設康養、旅游、宜居鄉村示范村60個,新增民宿床位120個,出租閑置農房141套。
激活特色產業繪就鄉村振興“實景圖”
產業振興促鄉村振興,商州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造鄉村振興新助力。
10月12日,記者走進潤科繡球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現代化的培育生產模式讓人眼前一亮。無菌培育室里,簇簇晶瑩剔透的繡球菌宛若朵朵盛開的白色繡球花,菌包冒出,長勢喜人。
包裝車間里,37歲的陳娟正忙著挑選稱量、整理包裝剛剛采收的繡球菌。“原來我就是個家庭主婦,要照顧兩個上學的孩子和身體不好的老人,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F在在家門口上班,割菇、包裝也沒那么累,一個月能賺三四千塊錢,把家里也照看了,日子也過得更好了?!标惥旮吲d地說。
潤科繡球菌工廠化生產基地位于商州區荊河生態工業園,于2020年2月動工建設,同年10月全面建成投產,建設規模為日產5萬袋、年產1800萬袋繡球菌生產線,投產后可實現年加工繡球菌3600噸,年銷售收入可達7200萬元。據潤科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藺洋介紹,繡球菌因其野生資源稀少、人工栽培難度大、營養價值高、具有獨特的超強抗氧化作用,被稱為“萬菇之王”,除食用價值外,繡球菌的醫用價值也非常高,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拔覀兊漠a品現在供不應求,市場銷售非常穩定。同時,我們帶動大荊、腰市等周邊區域200多名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碧A洋說。
在商州區楊峪河鎮楚山移民小區社區工廠,30歲的徐毅熟練地折疊衣服、裝袋、打捆。楚山社區移民小區共有34棟搬遷住宅樓,安置了全區15個鎮辦98個村易地搬遷群眾1804戶7309人。包裝車間隔壁,10多名工人正在聚精會神地縫紉工服。“原來前山后山交通不便,日子難熬得沒法說。現在我家住10號樓,工廠就在8號樓,中午廠里還免費管一頓午餐,每月有3000元穩定收入,生活質量一下子提高了。”對于搬遷失地后處于返貧邊緣的徐毅來說,監測機制和后續幫扶解決了實際問題,讓他重新點燃了小康生活的希望。
“我們通過‘社區工廠招工就業、社區就業指導站聯系就業、社區公益性崗位安置、電商孵化中心自主創業、專業化培訓就業、民非組織就業、勞務輸出就業、抱團組隊就業’八種途徑,帶動搬遷群眾實現穩定的就地就業?!鄙讨輩^楊峪河鎮楚山社區主任李建濤介紹。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商州區圍繞“5+5”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和農業產業“三個十”工程,全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夯實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取得了明顯成效。建成高標準農田5萬畝,連翹建園2.8萬畝,種植中藥材5萬畝,培育龍頭企業31家。嚴格落實穩崗就業政策措施,開發保潔員、護林員、護路員、網格員等各類鄉村振興公益性崗位10664個;完成就業技能提升培訓40期1785人,其中脫貧勞動力610人;全區農村勞動力就業11.5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就業5.06萬人。2023年脫貧戶人均純收入1634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厚植鄉風文明奏響鄉村振興“和諧曲”
生動亮眼的文化墻,融合當地鄉村歷史傳承、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等內容,展現出文明和諧的鄉村面貌;先進典型的創建評比活動,為居民打造了一個爭優共進的平臺,激勵著村民崇德向善;明亮整潔的農家書屋和文化長廊,辟一隅書香濃郁的文化天地以供居民心靈的棲居,豐富著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來,商州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開展道德模范評選及“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婦”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國慶期間,村黨支部副書記袁淑敏的婆婆去世了,按照原來的習俗一定是會大操大辦的,但為了響應號召,喪葬儀式一切從簡,沒有鋪張浪費的酒席,沒有紛雜吵鬧的禮炮,也沒有收取禮品禮金,為村民作出了喪事簡辦的模范表率,營造了文明殯葬的良好氛圍?!蓖貔N紅說。
以家訓促家風,以家風帶民風。站在商州區三岔河鎮閆坪村家風教育館門前,映入眼簾的是大門兩側紅色扇形的家訓家風標志,白底紅圖,十分醒目。
為樹立文明鄉風新樣板,閆坪村建成民俗廣場一處、家風館一處、婦女兒童之家一處、規范化農家書屋一間,滿足群眾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道德講堂等活動;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鄉賢隊伍,每季度評選“五美庭院”家庭12戶、衛生家庭12戶,每年評選道德模范、先進個人5名,“好媳婦”“好公婆”5名,并對評選出的示范家庭和先進個人給予掛牌和表彰獎勵。
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商州區不斷深化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民風淳樸,鄉村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都煥然一新。
如今的商州區,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昂揚激越的鄉村振興樂章越奏越響。(陜西科技報記者 張 宏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紅中 本報記者 李小龍 見習記者 楊 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