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未來 穿戴新篇
智慧賦能 漁躍未來
綠色包裝 向新而行
繪出城市新畫卷 打造宜居魅力城
暢游山水間 心寄江山里
環境提升 百姓幸福
焦丹龍 楊永良 雷超鋒 周 琳
這是一方沃土,這里的山水如詩,鄉村如畫,田園如歌;這是一座舞臺,這里的項目建設風生水起,如火如荼,激戰正酣……
初冬暖陽萬物藏,歲月沉香悅時光。穿行在秦嶺腹地的商州,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一個個前景廣闊、帶動力強、效益突出的大項目、好項目令人應接不暇、驚喜不斷。全區上下處處積攢著因項目而生的新動能,充滿新的發展活力。
今年以來,商州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緊緊扭住“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園區承載、城鄉更新、以賽興城”五大抓手,全力以赴抓項目、夯基礎、強實體、增后勁。
今年商州新謀劃項目491個,總投資1146億元;擬列入2025年實施項目128個,總投資253億元。今年以來,成功入選2024全國旅游名城創新案例,被評為全國旅游名城、全國市轄區旅游發展潛力百佳區、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區、省級耕地保護先進區、全國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實施40個康養項目,全面提升公共配套、服務品質、特色內涵和整體功能。高鐵康養新城加快推進,成功舉辦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1至10月旅游綜合收入42.63億元,同比增長15%。商州群眾運動公園、“大病不出縣-行走的醫院”健康180項目建成投用。創新推出“4+5”社區物業服務管理全覆蓋模式,中心城區居民小區面貌品質大幅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加快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災后重建項目77個,水毀道路、河堤、供電等全面加快實施,群眾生產生活有序恢復。5支招商隊伍依托“三庫兩圖”平臺精準招引項目,簽約項目30個,招商引資內資到位資金23.89億元、增長173.79%。《“五個到位”優化營商環境 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做法入選國務院減負辦典型案例……
加速度 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如今的商州區,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地生根,從縣城到村莊,從工業園區到廠房車間,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場景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喜看商州大地,項目建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生機無限的發展態勢生動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商州區圍繞“三產”融合發展、綠色康養之都、生態價值實現等創新理念,依托優質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數字產業,讓數字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一縣區一特色”改革實踐。與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合作,在三岔河鎮黃魚溝村建成全市首個智慧漁業工廠,形成綠色循環低碳的生態共生養殖系統,實現產業迭代升級,成為商洛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范例。
“設備間平列槽是繁育魚苗的,這邊圓形大罐,就是魚菜共生的水循環系統。”在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商洛產業示范基地,國漁三岔河水產養殖示范園負責人趙海蒙邊走邊介紹,“我們以5G信息傳輸、海量數據處理、人工智能決策分析等數字技術為支撐,通過八大系統構建無人自動化工廠,實現人力難以企及的敏捷反饋、精準分析、高效決策、自動執行,養殖密度和養殖產量遠遠高于傳統循環水養殖。”
三岔河鎮位于秦嶺腹地,境內山大林密,植被豐厚,自然生態保護良好。這里的山泉水溫冬暖夏涼,水體溶氧充足、水質呈弱堿性,是冷水魚養殖的“天然漁場”。
數字賦能,漁業發展有“智”更有“質”。投資3500萬元建成的三岔河鎮冷水魚智慧漁業工廠項目,從開工到投產運營僅用了4個月時間,跑出高質量項目建設加速度,達到了成本低、工期短、建成即運營的目的。該項目引進國內設施漁業領域最先進的魚菜共生4.0智慧養殖系統,催生出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不僅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尾水零排放,更用科技力量守護綠水青山,推動冷水魚產業綠色發展。
“4.0智慧養殖系統,是將循環水養殖與無土栽培水耕種植兩種技術,通過生態智能設計,魚菜共生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循環型無污染、無公害、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趙海蒙說,“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放魚苗10萬尾。下一步,我們還將在商州區規劃建設一批數字化漁業工廠,提升改造部分傳統養殖。同時,建設食品加工、倉儲物流產業園,實現區域漁業全產業鏈發展。”
智慧漁業不僅是一個養殖基地,更是一個產業鏈的起點。通過“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帶動,形成以冷水魚親魚繁育和成魚養殖為主,協同養殖淡水大黃魚、鱸魚等高端魚類的漁業發展格局。同時,拉動垂釣、露營、休閑運動等鄉村旅游發展,帶動周邊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與北京二商集團、首農集團、京東集團、盒馬鮮生等企業合作,打造養殖、精深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全產業鏈。
重大項目落地生根,并非機緣巧合,而要歸功于商州大手筆規劃、高起點定位、全方位推進,集中力量抓好項目建設。
商州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好項目“入口關”,堅持立足比較優勢、圍繞轉型升級、著眼做強鏈群,把有利于“聚鏈成群、產品升級、吸納就業、聯農帶農”作為上項目的基本標準。不斷健全完善領導包抓、專班推進、定期調度、現場觀摩等推進機制,建立重大項目手續并聯審批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問題,強化項目要素保障,建立策劃、儲備、開工、投產“四個一批”清單,實行清單式管理推進。
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新業態,如今,商州區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越來越有“新”意。
9月21日,在“22℃商洛·中國康養之都”商洛市高質量發展招商推介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商州區成功簽約“食藥品用環保新材料包裝及容器生產項目”“智能穿戴及精密塑膠配件生產項目”。
在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綠色包裝不僅是市場需求,更是企業責任的體現。商州區食藥品用環保新材料包裝及容器生產項目,正是這一理念的堅定踐行者,將引領包裝行業的綠色革命。
機器聲轟鳴,工人正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進行作業……當初冬來臨,位于荊河生態工業園的食藥品用環保新材料包裝及容器生產項目施工現場卻開啟了“全力加速”模式,100多套設備全部投入使用,24小時滿負荷生產,再次展現“商州速度”。
該項目由陜西東勛新材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集合水性油墨印制車間、食品級潔凈生產車間、檢驗室、直播間、綜合庫房等多功能區域,配備膠印、沖壓模切、高速成型、自動包裝等先進設備,是商洛首家“互聯網+環保包材+智慧物流”融合發展的大型印包定制產品企業。
科技賦能是該項目的新突破。傳統機械式傳動設備被高速伺服生產設備所取代,配套視覺檢測系統,實現設備分組聯機,年可生產各類可降解包裝、容器36億只,預計年產值2.3億元。
延鏈補鏈是該項目的新動能。通過為全市食藥品企業提供優質的本地化產品包裝服務,打破商洛印包產品外購的局限,進一步延伸醫藥食品產業鏈條,實現集聚化發展。
陜西東勛新材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棟介紹:“目前,我們一期廠房裝修已完成,生產設備已全部進場,并安裝調試完成,已于10月中旬開始試生產。我們擁有白象、華豐、銀橋、九陽、華潤萬家等長期穩定客戶。”
位于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的智能穿戴及精密塑膠件生產項目,由商洛中聚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建,是商洛現有光電顯示、移動通信項目的補鏈項目,可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鏈延伸發展;是商洛市域內首家服務于智能穿戴、移動通信產品的配套項目,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等領域,可在商洛現有電子信息企業內互相合作,形成產業鏈內循環,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預計畝均產值2000萬元、畝均稅收120萬元,帶動就業200余人。
蓄動能 產業發展增添后勁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商州處處涌動著產業項目建設大潮。
加快西商融合發展,圍繞壯大“醫養游體藥食”康養產業,以打造“排球名城”為引領,今年實施40個康養項目,全面提升公共配套、服務品質、特色內涵和整體功能。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高鐵康養新城加快推進,成功舉辦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1至10月旅游綜合收入42.63億元,同比增長15%。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注重盤活資產、聯農帶農、運營前置和品質提升,圍繞城市周邊建成張峪溝、三岔河等民宿集群,加快推進蓮花山生態景區、江山攜程度假農莊、五峰山康養民宿等重點康養項目。做強做優特色現代農業,堅持“做精一產、做強二產、三產融合”,圍繞“5+5”特色產業體系,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成綠色智慧漁業工廠、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發展設施大棚櫻桃、與商洛學院合作打造食品加工產學研示范基地,不斷培育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延伸農業特色產業鏈條,發揮新業態公司、鄉村CEO和能人大戶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食用菌、中藥材、水產養殖等特色優勢農業產業。
與此同時,強力推進民生項目。實施“民生十大工程”,商州群眾運動公園、“大病不出縣-行走的醫院”健康180項目建成投用,加快國家排球訓練基地、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第三幼兒園等民生工程建設,深入推進中心城區居民小區環境整治提升,拆除違建1613處10121平方米,新增停車位3180個、充電樁2796個,安裝監控設備及門禁1353個,創新推出“4+5”社區物業服務管理全覆蓋模式,中心城區居民小區面貌品質大幅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加快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災后重建項目77個,總投資9.95億元,爭取到位資金9990萬元,水毀道路、河堤、供電等恢復重建全面加快實施,群眾生產生活有序恢復。
優環境 筑巢引鳳精準服務
厚植沃土萬木興。良好的營商環境已成為商州一道亮麗風景線,不僅讓企業如沐春風,更使得磁場效應加速顯現。
商州區委副書記、區長支朝奇推介商州區重點招商項目時說,商州區作為商洛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康養之都核心區,誠摯邀請各位朋友走進商州、投資商州,在高鐵康養、醫藥食品產業、食品加工產學研、化工產業、康養民宿等重點領域投資發展。商州將以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一流的保障,全力為廣大客商投資興業創造便利、保駕護航。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區域競爭的重要“軟實力”,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商州踐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服務理念,以營商環境之“優”謀發展之“進”,讓企業在商州發展更省心、更暖心、更有信心。
今年以來,商州區堅持重點項目領導包抓、專班推進、定期調度、手續聯辦、現場觀摩等機制,積極助企紓困,為企業減稅降費1.18億元。大力推廣“政務服務標準化”“熱線辦理集成化”等改革事項,健全政商常態化溝通機制,持續擴大高頻事項“省內跨市通辦”范圍,累計達成通辦事項清單1085項,網上辦理投資項目立項588件。深入開展“民情走訪日”活動,商州區《“五個到位”優化營商環境 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做法入選國務院減負辦典型案例。
“來這里投資,我們不僅看好這里的生態價值,更重要的是機遇和服務。像我們的綠色智慧漁業工廠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僅用了4個月,這無不是市、區各級領導干部辦理、協調、督促的結果。各級干部的真情付出感動了我們,讓我們放心、安心在這里投資。”趙海蒙在推介會上熱情地說。
區委主要領導對項目工作的高度重視,鍛造了干部的執行力,更點燃了廣大干群奮勇爭先的熱情。
壓力之下,動能更足。今年全區累計爭取到位各類政策性投資項目42個,下達資金4.17億元,其中,國債項目11個,下達資金1.84億元;專項債項目1個,發行資金3500萬元;中省預算內資金項目8個,下達資金970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項目22個,下達資金1.02億元。截至10月底,全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3.89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11.97億元的199.54%,同比增長173.79%。
隨著一個又一個重點項目由“藍圖”化為“施工圖”,再從“施工圖”變為“實景圖”,一浪高過一浪的項目建設熱潮不斷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涌動。商州區將乘著重點項目觀摩東風,繼續加壓奮進,深入推進“四提攻堅戰”,爭做“六個示范”,以重點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堅實樁基,支撐起商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