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李正杰 楊 鑫)5月6日早9點,52歲的張萬斌來到曹坪鎮中坪村的蔬菜基地,在李龍林的溫室大棚里查看蔬菜的長勢。張萬斌告訴李龍林:“這批西紅柿、辣椒、茄子種得遲,這幾天要注意白天通風,晚上保暖,還要給大棚殺菌,不然就要減產。”據了解,像張萬斌這樣的科技特派員在柞水縣有37人。
近幾年來,柞水縣以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為目的,從農業、科技、水產等涉農部門和農口企業六大系統挑選工作責任心強,專業技術精湛的業務骨干為科技特派員,進駐13個鎮,通過實施一個科技特派員,主抓一個示范點,創建一個培訓機構,推廣一項新技術,指導企業或示范區域申報一項專利,撰寫一篇調研文章或發布一篇本人工作經驗方面的信息的“1+5”制度,讓科技特派員主要圍繞良種繁育、蔬菜種植、特色產業、新品種推廣等方面開展工作。科技特派員攜新品種、新技術下鄉,深入生產第一線,積極參與核桃嫁接、無公害蔬菜生產、生態養殖、藥材種植等,轉變了柞水傳統的農牧業結構,把技術成果轉化成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力量。營盤鎮科技特派員張桂平指導龍潭村人工繁殖豬苓基地1000畝,戶均增收700元。紅巖寺鎮科技特派員朱恢燕在盤龍寺村累計推廣1300畝脫毒洋芋種薯繁育基地,年產優良種薯195萬公斤。
同時,科技特派員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針對農民生產生活所需的科學技術,編寫培訓技術資料,向廣大農民重點講解科學養殖、蔬菜種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及田間管理、農藥使用等生產技術,對當地農民群眾進行實地培訓。一季度,共開展各種技術培訓73期,培訓農民1.18萬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4.9萬多份,引進新品種15個,推廣新項目2項。
為讓科技特派員能更全身心的投入到農村工作中,縣委、縣政府鼓勵科技特派員以資金入股、技術入股、承包服務等方式開展有償服務,促使科技人員和農民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機制中加強科技合作,使科技特派員與農民建立起利益共同體,支持部分科技特派員的技術轉換成經濟效益,調動科技特派員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也促進了科技特派員工作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