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張平 崔康鎖)“我家4口人,我和老伴在家務了3畝大棚蔬菜,每年收入5萬多元,兒子和女兒在外打工,一年能掙個四五萬元,加上核桃和其它收入,每年家庭收入就是十多萬元,這多虧黨的富民好政策呀!”這是洛南縣保安鎮文峪村憨厚樸實的村民呂鳳民在講述自己的家庭收入情況,說話間臉上流露出興奮和喜悅。
文峪村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因文字始祖倉頡在村后的陽虛山上造28個字而聞名遠近。近年來,該村依托資源優勢,積極實施縣委提出的每戶發展二至三個特色主導產業、參加二至三個專業合作社的“雙二三致富增收”工程,形成以養豬—沼氣—沼氣糞液—設施無公害蔬菜和地膜洋芋產業發展鏈條,走出了一條循環生態農業好路子,有效破解了農民增收難題。2012年底該村農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昔日貧窮落后的小山村一下子成為洛水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文峪村有5個居民小組,253戶,農業人口1003人,人均耕地0.65畝。2009年以來,村委會一班人瞄準市場、廣開思路,依托洛河水資源豐富無污染的特點,以養殖戶的糞便為原料,在全村農戶發展沼氣,利用沼氣做飯,把沼液、沼渣作為有機肥料,通過土地流轉形式集約土地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和壟溝地膜洋芋,成立了洛南縣洛水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980人;有100多農戶加入保安鎮豐喜洋芋專業合作社,帶動生態農業較快發展。全村有50頭以上養豬大戶3戶,戶均養豬5頭,生豬年出欄在1500頭以上;建成占地3畝的育苗溫室兩個,發展大棚設施蔬菜186棚205畝、露地蔬菜200畝,蔬菜種植面積400余畝,年生產銷售各類蔬菜2000噸以上;種植地膜洋芋210畝,畝產量4000斤以上,總產值42萬元。據村委會主任孫水朝介紹,文峪村的無公害大棚蔬菜每年種植兩茬,根據季節特點和市場需求主要栽植西紅柿、蓮花白、黃瓜、青椒、茄子等品種,畝產值在1.5-1.8萬元之間,每年總產值360多萬元,人均收入3600元以上,生產的綠色無公害蔬菜遠銷西安、渭南、河南西峽、山西風陵渡等地,并與渭南金堆城鉬業公司、西安蔬菜市場等建立了長期的供銷關系。2011年文峪村蔬菜種植通過了無公害蔬菜基地產品認證,洛水蔬菜已經成為文峪村的一張名片。
在談到今后的發展思路時,支部書記聶計山說:“文峪村以發展循環生態農業為突破,大力發展觀光旅游農業,讓游客真正享受觀洛河風光、采無公害果蔬、嘗農家樂糍粑、聽倉頡造字典故、尋河洛文化淵源的無窮樂趣,打好生態文峪、旅游文峪、美麗文峪這張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