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白 婷

木王集鎮全景

木王鎮集中安置點扶貧車間

米糧寺村黃顙魚養殖場

木王鎮瑞泰恒豐香菇廠農戶正在分揀香菇

木王鎮移民搬遷安置社區
近年來,鎮安縣木王鎮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始終聚焦脫貧攻堅、城鎮發展、生態文明、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等方面,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全鎮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黨建領航強基固本,讓發展質色更亮。木王鎮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續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深入開展“抓黨建轉作風促脫貧”“黨建領航·紅映栗鄉”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各類培訓53期,完成培訓3000多人次。落實“支部分三型、組織建三線、黨員領三事”制度,創建示范引領型黨支部2個、標準規范型黨支部5個,建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片區220個、產業黨小組35個、黨員中心戶120個,培育鄉村“智囊團”20多人、“領軍人”8人、創業“副書記”5人、“土專家”“田秀才”50多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才聚智。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讓發展底色更足。木王鎮深入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決策部署,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問題,切實增強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嚴格脫貧程序及標準,緊盯脫貧摘帽的目標,積極對接政策扶持、持續整合各方力量、用活用足各方扶持資金,累計脫貧1499戶4250人,貧困發生率由最初的30%下降到1.51%。
基礎設施大幅提升,讓發展成色更優。近年來,木王鎮堅持規劃引領,先后實施了集鎮環線建設項目、通村路拓寬改造項目、通組路入戶路硬化項目,完成通組路硬化80多公里、入戶路35公里,16條通村路拓寬改造至4米以上,解決了集鎮交通擁堵、群眾出行不便的難題。深入實施易地搬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民居改造,落實幫扶“三五”機制。全鎮共計505戶1437人搬進新居,建成安置點“五小”項目10個,配套建設扶貧工廠2個,吸納搬遷群眾100多人,年人均增收1200元,真正實現了“搬得進、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實施民居改造625戶,改圈560戶,實施街道硬化、村莊綠化、環境凈化、路燈亮化的“四化”工程25個,建設便民橋4座、小廣場3個、移動信號塔2座,累計投入各類人居環境整治資金800多萬元,修繕飲水管網27.2公里,建設便民橋14座,亮化道路11公里,綠化集鎮、廣場23處6.5畝,建設鎮村污水處理設施6座、垃圾處理廠3處,實施衛生廁所改造278座,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產業發展助力增收,讓發展本色更濃。木王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支撐,大力發展魔芋、中藥材兩大特色產業,壯大果、菌、煙、畜四大傳統產業,建基地、壯規模、提品質,全鎮年均種植魔芋1萬畝,天麻、豬苓等中藥材1萬畝,板栗、核桃等林果業3.4萬畝,食用菌160萬袋,桑園、茶園3000多畝,生態農林產業覆蓋面80%以上,農民人均生態產業增收8000元。大力推動特色產業初加工逐漸向精深加工轉型,做大做強“米糧寺黃顙魚”“木王臘肉”“桂林苦蕎”等特色高山農產品品牌。建設3個大型中藥材育苗基地,流轉土地1000多畝,帶領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近4000畝;建設米糧寺村年產5000噸黃顙魚養殖、紅仁核桃建園220畝項目,為產業振興賦能增效。
民生事業節節攀升,讓發展暖色更實。木王鎮牢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部落實到位,民生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全鎮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參保率達100%,嚴格落實普通門診、慢特病、特效藥、轉外就醫等報銷政策,落實一站式結算、先診療后付費、慢病簽約等服務政策,8個村均有標準化村衛生室,醫療救助、農村居民醫保等社會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扎實開展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食品藥品監管等專項行動,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化境木王康養圣地,讓發展綠色更鮮。依托木王國家森林公園“十里杜鵑花帶”“天然氧吧”“龍潭瀑布”等特色自然景觀,木王鎮大力發展集觀光、休閑、娛樂、美食、購物于一體的綠色康養旅游產業,建設特色觀光農業園區150多畝,建設文家廟烈士陵園、桂林村邱家坪中原軍區和談代表紀念館兩個紅色教育基地,修建特色民宿10家,打造農家樂產業群35家,每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實現年收入600萬元,帶動120戶農戶直接增收,輻射帶動1500多戶農戶參與務工、經營、農產品銷售,持續打造商洛休閑康養圣地。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木王鎮將以充滿斗志的精神面貌,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木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