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楊茂鐸 辛恒衛
村民晾曬掛面
和面、搓條、盤條、繞條上棍、拉面、上架晾曬……隆冬時節,走進鎮安縣云蓋寺鎮云鎮社區居民黃傳彥的手工掛面作坊,只見他們一家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動作嫻熟地制作掛面。院子里,正在晾曬的掛面如銀絲一般,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面香。
據了解,云蓋寺鎮云鎮社區手工掛面制作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光緒年間,云蓋寺街上就有10多戶居民從事手工掛面制作。云蓋寺鎮的掛面以優質小麥面粉為原料,原色原味,僅加鹽和水,經手工拉制、懸掛干燥后切制出售。在制作過程中,始終堅守傳統手工技藝,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確保每根掛面都細如發絲、經久耐煮、麥香純正,是營養健康的綠色食品。云蓋寺鎮掛面因其選料精良、制作精細、面條中空、入口綿軟、回味悠長,而深受市場客戶的青睞。
“目前,我們云蓋寺鎮從事手工掛面制作涉及5個村3個社區198戶300多人,年出售掛面約34萬斤,收入近290萬元,戶均年增收1.5萬元。掛面屬季節性生產的食品,每年從農歷9月份至第二年2月,為生產最佳時期,前后共6個月,云蓋寺鎮手工掛面已成為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云蓋寺鎮黨委副書記鄒定華介紹。
鎮安縣秦綠食品有限公司經理余之超在做大做強木耳產業的同時,于2018年成立了云蓋寺鎮手工掛面產業協會,聘請云蓋寺鎮手工掛面技藝傳承人,發展手工掛面產業。“云蓋寺鎮手工掛面口感筋道、營養豐富,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目前,我們云蓋寺鎮手工掛面主要銷往西安、重慶、上海、蘭州等城市。”余之超介紹,2020年8月,由她牽頭制定的陜西省地方標準DB61/T1374-2020地理標志產品——云蓋寺手工掛面被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進一步提高了手工掛面的品質和聲譽,讓云蓋寺鎮手工掛面在省內外聲名遠揚。
近年來,云蓋寺鎮緊抓鄉村振興的政策機遇,將產業發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引擎”,積極探索實施“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促進集體發展和群眾增收,實現了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發展的深度融合。同時,還大力培育“互聯網+云鎮特產”新業態,發展手工掛面、臘肉、玉米酒、木耳、香菇等實體經濟項目,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富民興村促振興的支撐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