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喜獲豐收
木耳醬生產車間
耳農直播帶貨
耳農帶頭人肖青松在晾曬木耳
金米村木耳種植基地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調研時,點贊“小木耳、大產業”。
如今,4年過去了,柞水木耳已經實現年產量5000噸,“柞水木耳”品牌值達30億元。
為加快將人力資源優勢轉變為勞務品牌優勢,推動柞水木耳產業向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高效化發展,近年來,柞水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小木耳、大產業”重要指示,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優勢,打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柞水耳農”勞務品牌,為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輻射帶動全市3萬多人圍繞木耳產業實現就業創業,為我市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活力。2023年12月,“柞水耳農”獲得省級認定,成為我市唯一一個省級勞務品牌。
培育職業農民,興一片就業
“2022年我承包了10萬袋木耳種植,掙了13萬元,去年10萬袋就掙了17萬元,得虧了連續參加食用菌種植培訓,多掙了4萬元。”3月20日,在柞水縣紅巖寺鎮紅安村的食用菌種植培訓課上,紅安村村民周清林現身講述自己的木耳種植經歷。周清林說,在不斷的學習和辛勤的勞作下,自家大棚木耳的生長不負期望,別人的木耳一袋產0.7兩左右,他的一袋木耳要產1.2兩左右。
“我們幫助群眾種植了木耳以后,還會進行創業指導服務。”柞水縣前程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講師劉郎朝說,在幫助群眾發展產業的過程中,不但要種出來,還要幫助他們賣出去,要支持產業發展,全面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加快建設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樹立高質量的特色勞務品牌。
為了更好地幫助農戶種植木耳,積極培育木耳全產業鏈職業農民,柞水縣通過大力實施耳農技能培訓工程、政策幫扶工程、就業創業服務工程、產業主體培育工程四大工程,加快“柞水耳農”勞務品牌提升質量、壯大規模。
實施耳農技能培訓工程,開設“柞水耳農”勞務品牌職業技能培訓班,積極對接吉林農業大學、西北農業科技大學等院校,邀請知名食用菌種植栽培技術專家通過網絡培訓、現場培訓、抖音公開課等方式,采取“理論+實操”模式開展木耳產業鏈技能技術培訓。累計舉辦木耳種植培訓360期,培訓耳農7.5萬人次,發展木耳示范種植戶4186戶。實施政策幫扶工程,對取得技術職稱的耳農給予200元—1000元獎勵,品牌帶頭人給予3000元獎勵,主創單位給予10萬元—20萬元獎勵,對從事木耳產業的耳農提供不低于10萬元的貼息貸款,對主創單位提供20萬元—300萬元貼息貸款。實施就業創業服務工程,按照“零工需求在哪里、就業基地就建立在哪里、服務保障就跟進在哪里”工作思路,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建立縣級耳農服務中心、耳農創業服務中心、耳農直播中心、耳農零工市場等就業服務平臺,并輻射建立鎮村就業平臺,分類建立就業創業人員、企業需求臺賬,實現培訓與就業、技能與崗位有效銜接,促進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實施木耳產業主體培育工程,扶持壯大中博、野森林等木耳產業省、市級龍頭企業13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53家、家庭農場96個,引進初加工企業7家、深加工企業6家、銷售企業6家。
提升品牌競爭力,富一方百姓
柞水縣杏坪鎮肖臺村的黨超以前在外務工,去年出門就業無路,在縣就業服務中心的幫助下,8月份開始種植木耳,承包了2個大棚6萬袋木耳種植。正在他擔心產下的木耳銷不出去時,陜西秦峰農業有限公司的人就上門和他簽訂了購銷合同,讓他不出家門就掙了6萬多元。
“我們公司在西安經營的柞水木耳系列農特產銷售一直不錯,去年實現銷售額2600萬元,這得益于柞水木耳成為陜西首個納入‘國家品牌計劃’的特色產品,成功入選全國綠色農業十佳蔬菜地標品牌。”“柞水耳農”品牌引領企業陜西秦峰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禮健告訴記者,十幾年前他就引進東北生產技術在柞水西川種植地栽黑木耳,也經歷過木耳銷售難的情況,中間幾起幾落,但他從不輕言放棄。
現在,吳禮健是柞水木耳品牌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隨著柞水木耳品牌在全國的巨大影響力和“柞水耳農”勞務品牌的崛起,公司不僅做起了木耳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還在西安開設多家分店,從事銷售人員20多人,還依靠木耳小鎮做起了農文旅產業,光平時參與管理的人員就有80多人。
為加快“柞水耳農”勞務品牌建設,柞水縣圍繞“產業+就業”集群化發展格局,全面落實縣委書記“品牌艦長”、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品牌店長”、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品牌隊長”“三長”責任制,形成耳農培訓、就業全方位保障責任落實閉環體系;突出政策引領,創新耳農“兩借兩還”“政府貼息”等模式,推廣“借袋還耳”“借棚還耳”,推出耳農“富民貸”金融產品,推行耳農6個增收“套餐”。堅持“引育結合、全員培訓”,以李玉院士領銜,培養各級別高素質農民1088人,職業技能、實用技術、電商銷售培訓1.1萬人,切實培育更多有能力、有技術、有智慧的專業人才,為木耳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以“柞水耳農”勞務品牌建設為契機,大力開展品牌推廣活動,開展技能比拼大賽,積極參加全國木耳
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展示、全國第二屆勞務品牌形
象代言人展播、全國勞務品牌發展大
會、全國人力資源發展大會、省級勞務品牌展播等展示交流及評選活動,不斷提升“柞水耳農”品牌知名
度、認可度、美譽度。
柞水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吳春巧介紹,在“柞水耳農”勞務品牌的帶動下,柞水木耳產業實現一二三產(種植端、加工端、銷售端)深度融合,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新增就業1.05萬人,人均年收入2.3萬元,戶均年增收6000元。
打造勞務“金品牌”,強一域經濟
“我們根據農村勞動力人數、就業需求情況、轉移輸出意向區域、返鄉創業等信息建立了數據庫,通過精準的信息臺賬,做到務工人員和企業的高效對接。”吳春巧說,當前“柞水耳農”勞務品牌已建成柞水耳農服務中心1個、培訓基地15個、就業基地16個,在全縣發展木耳示范種植戶4186戶。
柞水縣還將在加快勞務品牌發展提升上下功夫,不斷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信用制度,緊跟市場需要,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的服務,帶動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據介紹,柞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聚力打造好“柞水耳農”的人才隊伍建設,講好柞水木耳的主題故事,讓更多人認可柞水木耳的品牌價值。
柞水縣以品牌建設促進勞務輸出,以勞務輸出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建成西川、金米兩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柞水木耳U型產業帶、兩河農旅觀光產業帶,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今年將實現年種植木耳規模1億袋以上,產出干木耳穩定在5000噸以上,木耳產業鏈總產值有望突破40億元。
“建設勞務品牌是一項系統、長期的工程,一個響當當的勞務品牌,是靠廣大技能人才用過硬本領、專業服務和良好口碑建立起來的。”柞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徐天武說,“我們將繼續加大力度擦亮‘柞水耳農’這塊金字招牌,令其升級為鄉村振興的‘聚寶盆’,吸納和帶動更多勞動力實現就業和轉移就業,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事業。”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打造勞務品牌正在成為聚集優質資源、促進高質量就業、保障經濟民生和引領產業升級的新抓手。隨著“柞水耳農”勞務品牌的叫響,我市按照勞務品牌打造目標,正聚力打造9個市級勞務品牌,涵蓋制造業、建筑業、特色農業、生活餐飲、家政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手工藝、鄉村旅游等領域,將帶動120多萬商洛籍務工人員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