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春苗)近年來,柞水縣立足山區資源稟賦,以“小庭院大產業、小主體大集群”為發展理念,實施“五小”經濟振興工程,通過“立體化開發、鏈條化培育、數字化賦能”三化聯動,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培育特色庭院經濟,走出了一條“房前屋后生金、方寸之地聚財”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柞水縣創新采用“空間立體規劃+特色產業適配+庭院美學設計”三位一體的開發模式,全面清查閑置資源,建立臺賬,運用先進技術對庭院空間進行三維測繪,為每家編制專屬的“一戶一策”產業布局圖。同時,組建由農技專家、鄉土工匠、文創設計師組成的“庭院經濟規劃師”團隊,根據不同庭院量身定制“果蔬立體種植”“林下生態養殖”“非遺工坊”等特色樣板。建成多個小種植示范基地,培育出五味子、羊肚菌等庭院種植品種,開發“微菜園+景觀樹+藤架經濟”復合型庭院,提升土地利用率。目前,全縣已建成小田園經濟點87個,培育“五小”經濟示范鎮2個、示范村15個、示范戶700戶。
在產業培育方面,柞水縣大力實施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五鏈融合”培育工程,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庭院經濟”聯農帶農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建成農產品初加工中心,開發木耳脆片、中藥香囊等庭院加工產品。創新推出“五小經濟貸”金融產品,發放貼息貸款解決資金難題,配套建設“田間學校”,開展藤編、臘味制作等技能培訓,培育“庭院CEO”。目前,全縣從事小種植產業農戶3000多戶,小養殖業帶動養殖生豬13萬頭、出欄土雞60萬只,小加工產業吸納農村從業人員4000多名,小商貿實現農產品銷售5460萬元。
柞水縣積極搭建數字化平臺,集成生產監測、質量追溯、電商對接等功能模塊,在庭院安裝智能傳感器,實現種養環境實時監控。建立“五小”經濟產品區塊鏈溯源系統,助力產品獲取綠色認證,推出“共享庭院”云認養模式,吸引外地家庭線上認養“云端菜園”“云養土雞”。打造“柞水山珍”電商平臺,構建“庭院直供+社區團購+網紅帶貨”銷售矩陣,助力特色農產品拓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