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盛開,清香四溢,養蜂迎來了收獲期。“我家養了200箱蜂,年收入9萬多元。”柞水縣小嶺鎮常灣村張大媽查看蜂箱時,臉上流露出一絲欣慰的微笑。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黨闖政介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縣區之窗  ?  柞水縣

柞水算好生態賬打好綠色牌

2025-09-24 08:00:09

來源:商洛日報

  秋天的柞水,青山環綠水,紅葉舞藍天。
  菊花盛開,清香四溢,養蜂迎來了收獲期。“我家養了200箱蜂,年收入9萬多元。”柞水縣小嶺鎮常灣村張大媽查看蜂箱時,臉上流露出一絲欣慰的微笑。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黨闖政介紹,常灣村森林覆蓋率達到85%,蜜源植物豐富,全村蜂群規模1600箱,年產蜂蜜超1.2萬公斤,帶動40多戶群眾實現增收。
  窺一斑而知全豹。養蜂致富只是柞水縣發展綠色產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柞水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縣干群齊心協力,執實干之筆,繪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藍圖。
  守護青山綠水
  保護環境是一本生態賬,也是一本發展賬。據介紹,柞水縣作為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水源地之一,也是引乾濟石工程為西安城區六大供水的水源地之一。為了讓山更綠、水更清,柞水縣認真落實河長制,深入開展河道“清四亂”,持續推進城區污水處理能力提升、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等項目,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和排查整治,農村污水治理率60.75%,高于全市4.92%,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
  植被是自然環境的一面鏡子,照出了綠色發展的輪廓。
  在礦山恢復治理中,柞水縣以小流域為單元,構建起“攔、蓄、灌、排”相結合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機制,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通過實施棲息地修復、生態廊道建設等措施,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步增長,生態系統結構更加完整、功能更加穩定,水土流失治理率91.2%,植被覆蓋率高達88%。
  “到柞水旅游,處處都是自然景觀。”西安市民劉先生坦言,“這地方風景很美,空氣是清涼濕潤的。”
  柞水縣不斷提升空氣質量,緊盯重點時段、區域和行業,強化大氣污染防治“一縣一策”預警研判,開展砂石運輸車輛、柴油貨車、高鐵施工等揚塵專項整治,加強加油站、汽修廠等揮發性有機物常態防治,空氣優良天數連續5年保持全市第一。
  算好生態賬,打好綠色牌。“我縣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康養、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與自然風光相得益彰,終南山寨、陽坡院子等一批特色民宿聲名遠揚,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柞水木耳’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朱家灣村被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命名為‘最佳旅游鄉村’,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良性循環正在加速形成。”柞水縣文旅局負責人說。
  激活綠色引擎
  柞水木耳走出國門,已經不是新鮮事。今年8月,繼遠銷烏茲別克斯坦之后,小嶺鎮金米村的1000公斤干木耳通過海運發往迪拜。柞水木耳首次打開了中東市場。
  “這是金米村木耳第二次銷往國外,相信我們的木耳出口會實現常態化。”在木耳基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黨支部書記李正森高興地說。
  去年12月份,在商洛海關的牽線幫助下,金米村的500公斤干木耳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金米木耳實現了首次出口。此次金米木耳出口迪拜,離不開楊凌示范區對口幫扶工作組的努力。
  在小嶺鎮金米村,耳農齊榮華夫婦正在采摘木耳。良好的生態為木耳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木耳一年比一年長得好。我們一年能收入5萬多元。”齊榮華說。
  培育特色產業,激活綠色引擎,柞水縣食用菌 成為農民群眾增收的“晴雨表”。
  下梁鎮老庵寺村依托原有產業基礎、經驗技術和經營大戶等優勢,將香菇種植作為村級主導產業,建設香菇種植大棚185個,其中養菌棚87個、出菇棚100個,年種植香菇50萬袋,對外銷售菌包40萬袋。同時,發展木耳種植100畝、中藥材種植240畝和100千瓦光伏發電以及鄉村旅游相關產業,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格局。
  據了解,老庵寺村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成立村集體經濟企業2家,培育專業合作社8家。通過全面推行“黨支部+集體經濟+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累計盤活利用林地2.3萬畝、土地1100畝、房屋85座,讓沉睡的資源變成了發展的資本,村集體經濟年營收280萬元、純利潤50萬元。
  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柞水縣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老庵寺村積極引進白龍山旅游開發公司等涉游龍頭企業6家,引進農特產品精深加工企業2家,開辦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發展“湖畔人家”等精品民宿8家,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發展生態經濟
  “由于發展旅游業,當地村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在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嶺源柳家民宿,正忙著為研學團隊準備午餐的李雙雙說,“我從西安嫁到柞水,便扎根秦嶺做起民宿,將發展方向定位為研學、團建游,如今每年有20多萬元的收入。”
  地處秦嶺南麓的營盤鎮,素有“終南首邑”“秦楚咽喉”之稱,距省會西安54公里,西康鐵路、包茂高速穿境而過,即將建成的西渝高鐵在營盤設立站點,屆時將真正融入西安“半小時”經濟圈。
  營盤鎮生態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植被覆蓋率88%,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8000個以上。同時,鎮內還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穿越古今的秦楚古道、世界最美休閑度假鄉村朱家灣村、西北獨版網紅打卡勝地終南山寨。
  “我們村80%的人口從事旅游業,村集體經濟從過去的幾萬元發展到去年的70多萬元,人均收入32665元。”朱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毛家鋒說。
  發展生態產業,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營盤鎮以“康養+旅游+民宿”為核心,致力于為都市人群提供“身心雙養”的旅居生活方式。
  柞水縣陽坡院子入選全國甲級旅游民宿,秦嶺花間境林隱溫泉酒店等成為高端康養民宿的“新名片”,“柞水十三花”等傳統菜系制作技藝成為民宿特色餐飲服務項目的“金字招牌”。
  據了解,營盤鎮積極探索“生態筑基、服務賦能、產教融合、品牌效應”模式,持續推動“朱家灣民宿管家”勞務品牌建設,提升民宿從業人員的服務技能和管理水平,推動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共有民宿農家樂300多家,帶動就業1500多人,鎮內年度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0.5億元。累計培訓民宿服務專業人才300多人次,其中200多人通過勞務輸出進入西安、成都等地的高端民宿就業。

  • 相關閱讀
  • 柞水算好生態賬打好綠色牌

      秋天的柞水,青山環綠水,紅葉舞藍天。   菊花盛開,清香四溢,養蜂迎來了收獲期。“我家養了200箱蜂,年收入9萬多元。”柞水縣小嶺鎮常灣村張大媽查看蜂箱時,臉上流露出一絲欣慰的微笑。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黨闖政介紹...

    時間:09-24
  • 柞水創新“數字+智慧”招商模式

      本報訊 (通訊員 張 瑞)為深入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方式,柞水縣積極探索“數字+智慧”招商新路徑,精心開發并上線“柞水鄉情在線”微信小程序平臺,以數字化手段賦能招商工作,有效吸引“柞商柞才”回歸...

    時間:09-24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州市| 酉阳| 沙坪坝区| 米泉市| 霸州市| 甘孜县| 堆龙德庆县| 栾川县| 台北县| 乌审旗| 黄大仙区| 深泽县| 中方县| 安徽省| 益阳市| 龙口市| 来安县| 民丰县| 潮安县| 张北县| 阳东县| 新建县| 郎溪县| 新昌县| 蓬莱市| 上犹县| 东平县| 衡水市| 庆云县| 永州市| 沅陵县| 蒙自县| 江门市| 白朗县| 太原市| 奈曼旗| 五家渠市| 松原市| 文昌市| 登封市|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