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謝士杰:一棵小蔥《凡人歌》如何生在人世間?
誠然,活著是痛苦的,但正是痛苦使我們更清醒地感知身旁的溫度。從一開始,我們就不屑于當一個凡人,可到最后——當你在出租房里捧著外賣的時候,當你忘記在擁擠的地鐵上呼吸的時候——我們都成了凡人。如果說李宗盛的《凡人歌》是過來人的一聲唏噓,那一棵小蔥的《凡人歌》就是年青人嘶吼人生的窘境與不堪。
擇一戲歌,竟引得我心馳神往,就像看到三五尾魚兒,橫直不過十公分,但它們悠哉悠哉,搖頭擺尾,不知世界為何物……我感覺自己是一只在水里游來游去的魚,但是看到命歸黃泉的魚們,還是忍不住有燒之煎之燉之蒸之大快朵頤之快感。
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直到我發現自己寫下那些我認為適當的文字去解說我所感受到、理解到、表達到的另外一個人的世界?;诖耍伊粝铝藘牲c感受。
第一,實實在在的思考。
《大學》里面有一段提及格物致知,說得非常好??梢?,思考的本源,在格物。當你不了解藝術創作的內在規律,你怎么能思我所思、想我所想?
我所定義的《凡人歌》給人最觸動的地方,應該就是其表現出來的坦蕩和大氣,對生活本質看得透徹但是并不絕望,接受現實卻不放棄希望。正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你要清楚地認知你所理解的《凡人歌》。
其次,歌手創作或改編歌曲時,要去實實在在地思考,什么樣的風格、元素會適合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戲曲元素融入到流行歌曲中,需要思考戲曲唱腔通過什么樣的創作技巧,融合到流行音樂中,準確地表達飽滿情緒、情感內涵和深刻主題。我們既要求曲驚四座,技艷全場,又要求感情真實,真情流露。歌手運用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時,不應該使它們相互抵觸而不和諧,反而要讓其互相襯托,各展其美。
第二,真真切切的生活。
音樂創作本身就是立足生活,不同時代的音樂都是不同時代生活的寫照,不管唱的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還是布衣百姓,販夫走卒,無非是創作者眼觀耳聽親身體會不同,導致了創作內容差異,但是究其根本都是源于創作者真實的生活體驗,情之所至,曲之所出,詞之所成?,F代流行歌曲也一樣,凡是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創作者有其獨特的生活感悟,皆有獨立的創作思想和靈魂將其落地。就以本篇所評的《凡人歌》為例,都說“少不聽李宗盛”,究其原因,便是這歌曲是李宗盛老師在經歷了生活的洗禮之后有感而發,表達的是內心最真摯的情感。如果你要唱的東西沒有裝下“生活”,還是不要唱歌,耍耍別的吧。
我們要活在當下。無論是五月天和蕭敬騰版的《凡人歌》,還是田馥甄版的《凡人歌+火》,都是他們表達當下此時此刻的感受和理解。創作者要有當下感,想透歷史長河中的共通人性。
當下的戲曲形式日趨多元,內容也不斷豐富、創新。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希望戲曲在新的領域得到有效傳播,提供中國流行音樂一種全新樣式。
(作者:謝士杰,系中國戲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