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大批民營企業參與制定了多項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各行各業,諸多民營企業逐步由“跟跑”變為“并跑”,甚至“領跑”。
“天道酬勤,我們始終相信,只有敢于挑戰最難的課題,才能在市場站穩腳跟。”近日,好孩子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宋鄭還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等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我國民營經濟正迎來從“制造驅動”向“創新驅動”躍遷的關鍵期,為民營企業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
“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本質是‘中國質造’與‘全球需求’的深度耦合。”宋鄭還表示,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當兒童安全座椅的蜂窩鋁吸能技術源自航天工程、氣囊控制算法依托本土芯片產業突破,當“中國標準”開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民營經濟已從“政策受益者”成長為“價值共創者”。
從創新能力來看,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
“36年前創立起,我們便秉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一家好企業、一款好產品’的理念,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基因。”宋鄭還介紹,集團累計創造專利13900項,在全球設立8個研發中心,用持續投入印證著“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發展邏輯。
在汽車安全座椅領域,技術門檻與安全責任曾是中國企業的“攔路虎”。
宋鄭還回憶,1998年,當全球主流標準停留在50公里/小時碰撞測試時,團隊受航天蜂窩鋁技術啟發,耗時50個月將標準提升至80公里/小時;2014年起,又歷時7年攻克氣囊觸發精度控制難題,2021年第一代產品獲德國ADAC評級,第四代技術已瞄準車輛翻滾等前沿場景。“這些突破不僅為了產品競爭力,更要樹立‘中國安全標準’。”宋鄭還坦言。
以好孩子第三代氣囊兒童安全座椅為例,宋鄭還介紹,歷經十年研發,攻克了多方面關鍵技術難題:從數百款氣體發生器中篩選出專為兒童安全設計、壓力小溫度低的混合式發生器;聯合開發高精度ECU控制器,通過40GB數據訓練算法,標定覆蓋16種如坡道跳躍、鵝卵石路等極端工況的算法,控制器可在零下35℃至 85℃極端溫度下穩定工作,確保誤報率趨零;采用車規級高強度鋼材,ISO-FIX接口可承受2.2噸載荷;搭載汽車級傳感器,且通過仿生人體模型測試驗證氣囊展開時對兒童肌肉、骨骼及內臟的安全性。
展望行業未來,宋鄭還將目光投向“智能化+生態化”:“當AI與物聯網重塑育兒場景,兒童出行安全不再局限于硬件制造——我們正在研發的4G聯網裝置,能實時監測座椅使用狀態、預警碰撞風險,未來還將整合保險、教育等服務,構建從‘安全產品’到‘育兒生態’的閉環。”這種“產品即入口”的理念,既呼應了全球育兒市場從功能型消費向場景化服務的升級趨勢,也為中國品牌突破“低價競爭”窠臼提供了新思路。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這句話對兒童用品行業尤為貼切。”宋鄭還說,當每個孩子都能在安全座椅中安心成長,當“中國智造”成為全球育兒家庭的首選,這才是行業追求的“好企業、好產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