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飛的”到機場、乘坐“空中出租車”上班、足不出戶等待零重力飛機送來的咖啡……低空經濟不斷上“新”,逐漸走進人們生活。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近年來,政策端、產業端同頻共振,全國多地加速推動產業落地,低空經濟的新賽道日漸開闊。
8月18日,在正力新能舉行的航空動力電池系統適航取證與量產交付發布會上,企業宣布航空動力電池系統支撐的國內首款雙座電動固定翼飛機RX1E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適航證,正式開啟批量化交付,推動國產電動航空規模化商業運營按下“加速鍵”。正力新能董事長曹芳表示,本次量產交付是踐行“零碳征程”愿景的重要突破,彰顯了用電化學賦能“陸海空”全場景電動化、以技術創新引領低碳未來的承諾。
近年來,我國低空經濟不斷開辟新應用場景及商業模式,顯著提高了經濟社會活動效率和用戶體驗。
業內分析認為,從經濟發展角度看,構建起低空交通網絡,將有效降低全社會運輸成本,促進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并拉動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同時,低空經濟也將賦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強區域間經濟交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到203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5萬億元。在這場產業競速中,一個命題愈發凸顯:當飛行器從專業領域走向大眾生活,如何攻克電池行業難關,構筑牢不可破的安全護城河,將決定這場產業革命究竟能飛多遠。
“航空動力電池以其卓越的能量密度、更長壽命和高安全性,為RX1E-A電動飛機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保障。”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遼寧通航研究院院長張慶新表示,這一成果的實現,離不開研發團隊在電池材料、熱管理、結構設計等方面的創新探索,也離不開各方在技術融合、系統集成上的緊密合作。
電動航空的發展與低空經濟崛起緊密相連,而安全、高效、可規模化的動力系統是低空經濟落地的核心前提。“下一步,將以行動跨越航空‘碳堡壘’,向零碳社會愿景邁進。未來,希望以覆蓋陸海空應用場景的前瞻技術,構筑世界能源可持續未來。”曹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