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筑牢高質量發展的智能基座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此舉標志著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實現了從技術突破向全要素賦能的關鍵躍升,是繼“互聯網+”之后國家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又一戰略部署,對于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近年來持續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工作部署,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有了整體性、系統性提升,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從試驗探索邁向價值創造新階段。從市場應用看,人工智能已具備解決一些現實場景中復雜問題的能力,對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作用愈發凸顯,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變革。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發展仍存在認識不一致、供需對接不暢等突出問題,應用落地“最后一公里”障礙亟需加強戰略引導和統籌指導。在此背景下,《意見》的出臺既是當務之急,也是戰略命題,一方面有助于凝聚全社會發展共識,加速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全鏈重構、深度耦合,另一方面將全面激發我國產業變革新動能,培育智能經濟新范式,加快形成全球智能化競爭新優勢。
以行業應用需求為牽引,《意見》統籌國內和國際,圍繞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重點領域,開展“人工智能+”六大行動,前瞻謀劃“人工智能+”工作著力點;以硬基礎和軟建設為保障,《意見》統籌發展和安全,圍繞模型、數據、算力、應用、開源、人才、政策法規、安全等方面,夯實“人工智能+”行動八大支撐。這些政策舉措,立足于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三大核心優勢,契合了人工智能技術迭代、產業發展的演進規律,通過探索中國特色人工智能發展路徑,為全球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意見》的另一大特點是問計于民,聚焦企業發展訴求,政策舉措更加務實管用針對性強,讓經營主體有方向、有信心、可感可及。《意見》不回避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就業崗位沖擊等挑戰,以切實有效的政策舉措明確了發展方向,釋放了穩定的政策預期。同時,堅持普惠共享,打造平權、互信、多元、共贏的人工智能生態,促進全體人民共享人工智能發展成果。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正處于應用落地的關鍵窗口期,要以“人工智能+”行動為抓手,強化政策協同,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精準落地,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智能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