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紹芳)消費者購買價格不菲的紅藍寶石、鉆石、琥珀、翡翠等,信賴的是鑒定證書,然而,令消費者意想不到的是,珠寶玉石鑒定證書卻良莠不齊。日前,記者在市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國家金銀飾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看到,一些帶“證書”檢測的飾品卻頻出問題。
帶“證書”琥珀卻并非真品
日前,記者在市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國家金銀飾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天津市金寶飾品監督檢驗中心)的等候大廳內,見到了正在等待鑒定結果的消費者孫先生。他對記者說:“我前段時間買了串綠珀手串,價格不菲,當時還特別詢問商家是否有鑒定證書。對方非常有把握地告訴我肯定是帶證書的,所以就特別放心。”他無奈地繼續說道:“直到幾天前,一個朋友看到這個手串后,說感覺不對,非要讓我到權威機構再檢測一下,這不,我就帶著證書來了。”記者看到孫先生手中拿著的證書,赫然帶有“國字號”的字樣。大約半個小時過后,孫先生得到了初步結果,經過專家感觀檢測及紅外光譜等儀器檢測,該手串材質并非琥珀,而是哥倫比亞天然樹脂。這個結果與孫先生所帶“證書”的鑒定結果截然不同。
個別洋證書也有瑕疵
據專業人士介紹,消費者對于珠寶首飾的熱捧,也帶動了另一個“產業”——第三方檢測機構鑒定市場的發展。一位多年從事珠寶鑒定的權威人士透露說,由于購買者越來越重視商品的鑒定證書,因此,銷售者便會想盡辦法購買證書,而個別以營利為目的的檢測機構,便無視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權威性,亂發證書從而擾亂市場。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個別商家還往往利用消費者對洋證書的盲從心理。記者在質監部門看到了一份鉆石檢測結果,專家告訴記者說:“這些鉆石是消費者在本市及外省市購買的,都帶有EGL(歐洲寶石學協會)證書,但是我們檢測發現,比如鉆石的級別、色級、凈度等,實際測試值與證書標示不符,有的數值級別要遠遠低于證書標注的級別。”據專家介紹,由于目前鉆石級別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個別“洋證書”往往會以“自家標準”為借口來規避責任。
請認準“三標合一”證書
據質檢部門透露,近半年來帶“證書”商品被檢測出問題的案例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同比增加三成以上。面對魚龍混雜的“鑒定證書”,消費者在購買珠寶首飾時該何去何從呢?為此,記者走訪了有關專家。國家金銀飾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主任曹維宇表示,消費者在購買該類商品時,要盡量選擇具有CMA(實驗室計量認證)、CAL(質量檢驗機構審查認可)、CANS(國家實驗室認可)“三標合一”證書。他強調,尤其要注意是否帶有CAL標識,因為帶有此標識的鑒定證書,其出具機構是經過國家質檢部門審查認可的,比較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