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浙江企業資金鏈、互保鏈危機頻現,民營企業群體內部長期建立的信用體系受到較大破壞。記者近期在浙江采訪了解到,盡管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的不利因素在逐步消退,但受制于銀企關系持續緊張的“死結”未解,已經影響到企業、銀行等各方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亟待引起重視。
“跑路潮”重創銀企關系
以民營企業為主要經濟支撐的浙江,在發展過程中曾長期得益于浙商群體自身的誠信傳統和良好的銀企關系。但記者近期在杭州、溫州、紹興等地調研發現,銀行和民企之間關系已從“蜜月期”步入“緊張期”。
“信用,曾是我這代浙商最美好的回憶。”溫州眼鏡龍頭企業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回憶說,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溫州,企業家剛開始做生意,互相借錢幾十萬,就放在編織袋里拿走,連數都不數。“后來企業有了出納、會計,相互資金往來就正規一點,但打一個電話,一天之內借個上千萬也沒問題,連借條也不用寫。”
但在2011年9月,曾因資金鏈斷裂,身背20億巨債無力償還的胡福林出走美國,成為當時轟動全國的“跑路潮”標志性事件,此外,各地也不時出現民營企業主出走事件。盡管胡福林經多方勸解后回國并致力于企業重組、慢慢還債,但他坦承,當年溫州企業主的“跑路潮”,為當前銀企關系陷入僵局開了惡例。
在溫州,記者對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及浙江本省的臺州銀行、溫州銀行等多家駐溫州機構的負責人采訪了解到,各銀行普遍對民營企業感到“憂心忡忡、顧慮重重”。建設銀行溫州分行一名負責人說,“尤其是眼睜睜看到一些欠債不還的企業主,將資產轉移到親戚名下后,任由企業破產也不還債,個人照樣瀟灑生活,我們都快氣死了,還拿他沒辦法。”
“2008年后一段時間,銀行追著企業放貸款;2011年以后一段時間,企業求著銀行放貸款;最近來看,銀行對民企到了又憐又恨的地步。”農業銀行溫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前兩年的利潤就拿來填這幾年的不良貸款了。”
銀企之間破碎的信用關系直接影響到信貸質量的下降。統計顯示,當前浙江不良貸款“雙升”態勢令人擔憂:截至6月末,全省不良貸款余額1356億元,比年初增加157億元;不良貸款率1.96%,比年初上升0.13個百分點。從企業看,新增不良貸款多集中在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不良率分別較年初上升0.4和0.37個百分點。從區域看,新增不良貸款主要集中于寧波、紹興、溫州和金華。
銀企“互不信任”危及實體經濟
記者調研發現,當前,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信用體系受到破壞后,已經對金融市場各方、企業信心、實體經濟等多方面帶來不利影響,亟待引起重視。
在不良貸款持續攀升、資金鏈擔保鏈風險持續影響下,浙江原有良好的市場信用體系遭到較大破壞,不僅銀行與企業之間互不信任,銀行之間、企業之間也互不信任。溫州市政府今年4月專門下發文件,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同進共退”行動,目的就在于協調不同銀行采取一致步調;紹興諸暨市實施逃廢債“黑名單”制度,通過報紙、電視等大眾媒體定期向社會公布當事人姓名、住址、未償債金額等信息,并限制他們的高檔消費和出行,也在當地產生了強烈反響。不少企業主感嘆,過去“一個電話借幾百萬”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現在借幾萬都難了。
此外,受各種逃廢債、抽壓貸等負面影響,企業融資成本、市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令各級政府出臺的扶持企業政策難以產生實際效果。
企業家信心明顯不足。不少企業反映,相比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企業困難“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局面,當前企業面臨的則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煎熬。處于持續“緊”環境中,一些企業想轉型升級,但沒有好的方向或技術、資金支撐,面臨“不敢轉、不會轉”的困境;一些企業不投資不擴產,處于蟄伏觀望狀態。
不良資產清收遭遇法律困境
“信心重于黃金”如今已成市場共識。一些地方政府、企業主和銀行表示,當前浙江銀企各方關系成為下一步發展的癥結,關鍵就在于缺乏有效、快速處置出險企業不良資產的良好手段,亟待多措并舉攻克難點,進而加強市場預期管理,約束企業不良行為,讓銀行和資質好的企業逐步恢復信心,最終促進金融市場穩步健康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輸血、造血功能。
從現實來看,出險企業不良資產清收轉化仍存在法律層面和操作層面的重重困難。如一些刑事、民事交叉類案件在程序上因需適用“先刑后民”原則,且涉及法院、公安(經偵)、政府(處置小組)等多個部門,一方面不良資產清理清收和風險化解內外部壓力大,一方面司法進度緩慢,且加之借貸類案件數量龐大等因素,導致不良貸款處置周期漫長,也給了企業惡意逃廢債、轉移資產的時間和空間。
溫州銀監分局建議,在當前形勢下,政府和監管部門必須要進行必要干預,尤其針對幫扶后的企業存在惡意逃廢債、轉移資產等違法行為,需要政府加強事后監督管理,加強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此外,一些銀行負責人建議,受困于司法處置流程較慢,銀行希望通過轉讓、以物抵債等手段加快處置進程,但面臨的稅收等壓力較大,希望有關部門給予必要的稅收政策等配套支持。
從企業角度來說,當前銀企關系緊張,直接導致市場呈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一些自身條件較好的企業也受困于互保鏈、資產縮水等影響而面臨危機。當地一些企業家建議,政府可通過建立轉貸資金池、重新評估廠房土地價值等方式。(記者 黃深鋼)
- 相關閱讀
-
融資難困擾中小企業借一元錢到底有多“貴”
“錢緊”“錢貴”一直困擾著急需融資的眾多中小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貸款資金的“雁過拔毛”,導致了實體經濟用錢的“既貴又難”。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企業經營者,他們的經歷多角度反映了當下的“借錢成本”。 深...
-
京冀兩地年內試點醫保對接將建異地就醫安置點
本報訊(記者 劉洋) 為方便居住在燕郊的居民就近享受北京優質醫療資源,繼今年5月北京朝陽醫院與河北燕達醫院簽約合作協議,向燕達醫院派駐專家后,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燕達醫院了解到,經過兩地衛生部門協商,預計...
-
深圳治堵擬征高額停車調節費稱用經濟手段調節需求
原標題:深圳治堵擬征高額停車調節費 稱用經濟手段調節需求 一直試圖以經濟手段治理交通擁堵的深圳市準備再出“狠招”——8月21日下午,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就“路外停車場停車調節費征收方案”舉行公眾聽證會。...
-
1元起投收益率高達9.8%票據理財靠譜嗎?
新型理財產品層出不窮。最近,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而另一種新型的票據理財產品以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投資者的眼光,成為近期理財市場的熱門產品。 近日有網站推出收益率高達9.8%...
-
湖北黃石藥監局49萬采購150套服裝被疑“天價”
原標題:湖北黃石藥監局49萬采購150套服裝 被疑“天價” 湖北當地論壇近日出現的一條爆料帖引網友熱議。爆料人稱,黃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招標公告,以49萬元的預算采購150套制服,平均每套3266元,網友直...
-
京城黑摩的利與罰:月入萬元非空談買舊車應對查扣
原標題:京城黑摩的利與罰:月入萬元非空談 買舊車應對查扣 昨天晚上8點多,地鐵八通線管莊站的一趟列車到站后,通往C出口的地下通道很快涌出了幾十名乘客,地鐵站外早已看到列車到站的十幾輛摩的紛紛啟動轟響了...
-
黑龍江千萬詐騙謎案8年未決被告人被關7年嚴重超期
原標題:黑龍江千萬詐騙謎案8年未決 被告人被關7年嚴重超期 一樁8年前發生于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的合同詐騙案,因煤礦買賣糾紛而引起,合同金額為1680萬元,賣礦的被告人王青山在經歷一審判決、省高院發回重審5年之...
-
上市央企高管薪酬兩極分化年薪最高千萬最低數萬
原標題:上市央企高管薪酬兩極分化 年薪最高千萬最低數萬 央企高管薪酬一直備受社會爭議。8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吹響了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號角,會上通過的兩個和央企高管...
-
數百中國富豪投資美國貧民社區2億美元為換綠卡
原標題:數百中國富豪投資美國貧民社區2億美元 為換綠卡 每4位成功拿到美國投資移民簽證的人當中,就有3位是中國公民。近年來,多項統計數據顯示,在申請歐美投資移民的隊伍中,中國富人投資移民數量世界第一。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