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3日消息(記者柴華 費磊)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根據英國財政部公布的資料,英國財政部官員以及承銷商辛迪加將于今天在倫敦向投資者進行人民幣國債發行路演。
此前,在9月12日第六屆中英財經對話中,英國政府就曾表示,在未來數周或數月內將發行人民幣債券。倫敦時間10月9日,英國政府正式啟動其人民幣政府債券發行,此次發行將成為全球范圍內首個中國以外的國家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債。一直以來,人民幣是否能夠成為儲備貨幣,人民幣資產是否可以成為各國央行外匯儲備資產,被認為是人民幣能否實現國際化的主要標志之一。而英國財政部公布的資料顯示,這一次債券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將為英國的外匯儲備提供財政支持,此次的發行也標志著人民幣正式成為英國的外匯儲備貨幣,目前,英國持有的外匯儲備貨幣還是只有美元、歐元、日元和加元。
據英國財政部的消息顯示,此次債券發行規模將達到基準規模,并且根據市場條件擇機發行,交易細節將由承銷商辛迪加、英格蘭銀行和英國財政部公布;英格蘭銀行作為英國財政部代理方,負責管理人民幣債券的發行。分析人士稱,鑒于英國在西方金融系統當中的重要地位,英國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將進一步鞏固英國作為人民幣西方交易中心的地位,同時也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再進一步。而此前國際上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鑒于人民幣目前仍然不可自由兌換,要躋身國際儲備貨幣的路途仍然遙遠。不過全球金融危機顯然給各國央行上了一課,就是儲備貨幣多元化非常重要,于是人民幣也就進入了更多國家的儲備清單了。目前公開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體系的國家有尼日利亞和白俄羅斯以及馬來西亞。其中尼日利亞的央行曾經明確的表示,人民幣資產在尼日利亞外匯儲備中占比初級階段將達到5%~10%。
人民幣國債為什么會受到青睞呢?第一,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導致全球經濟的持續動蕩,一再表明當前以美元作為單一主權貨幣充當國際儲備貨幣已經不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現狀,多元化國際儲備貨幣已經是大勢所趨。所以一些國家央行開始嘗試增強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國家就開始增加人民幣等主要新興市場的國家貨幣。第二,我國經濟持續了30年來的快速增長,2010年起已經是連續4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久前又被稱為已經是第一大經濟體。雖然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增長動力依然十足,世界對于中國的依賴程度將不斷加深。第三,匯率具備足夠彈性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一國貨幣成為儲備貨幣的重要前提。近幾年來,我國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安排為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奠定了制度的基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有序的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也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從2014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一改2005年以來持續升值態勢,雙向波動浮動顯著增強;對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本項目可兌換的40個子項來衡量的,人民幣資本項目實現部分可兌換以上的項目已經占到了全部交易項目的90%以上;另外像滬港通、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的金融措施也提速了人民幣資本兌換的進程。實際上,從2008年以來,我國央行先后與韓國 、英格蘭、歐盟等25個國家或地區貨幣當局簽署的近3萬億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已經表明人民幣儲備貨幣具備了一定的規模,這也為人民幣最終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積累了制度上的經驗。
央行的行長周小川說過,其實很多國家已經在使用人民幣作為儲備了,只不過沒說而已。目前公開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體系的國家還有尼日利亞和白俄羅斯以及馬來西亞。其中尼日利亞央行明確表示,人民幣資產在尼日利亞外匯儲備中占比初級階段將達到5%-10%。據說下一周,歐洲央行還將討論是否將人民幣作為其外匯儲備貨幣之一。周小川還表示很高興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考慮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貨幣基金,還有一個消息就是環球電信聯盟SWIFT日前的統計結果顯示,人民幣已經從兩年前的全球第14大交易貨幣躍升至全球第7大交易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