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高德發布了“出行保障”計劃,宣布此項服務長期有效,而且最高賠付額度提高到了1000元。至此,火熱一時的“高德地圖信息不準”一事,終于落下帷幕。高德也以實際補償的形式,委婉地承認了其地圖信息的確是不準確的。
此事了卻之后,高德地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短時間內會有所好轉。但正是因為高德承認其地圖信息不準的行為,讓高德地圖在與其他競爭對手競爭的過程中,優勢或許還是不會太過明顯。出于對未來考慮,高德賠償用戶的戰略也顯得并不長遠,高德要取得用戶的認可還需要在產品體驗和信息的準確度上多加努力。
信息準確度關乎地圖應用發展 高德卻承認地圖信息不準
地圖應用在拋開O2O、LBS等紛繁復雜的名詞之后,提供準確的信息方便用戶出行,是地圖應用天生就肩負起的使命。在地圖應用剛剛興起之時,整個地圖應用行業的信息準確度的確都還不夠精準,而高德地圖憑借比對手更為精準的信息、更優質的產品體驗,曾一度成為了地圖應用的龍頭應用,可好景不長。
地圖信息的準確度是隨著行業的發展不斷提高的,隨著百度、騰訊、谷歌等巨頭們的入局與進步,高德在信息準確度上的優勢逐漸消失。就在前陣子,高德地圖還一度陷入了地圖信息不準的漩渦中,用戶通過微博就iPhone內置的高德地圖定位不準發出實名投訴。本想通過投訴向高德地圖要一個說法的律師,卻因高德地圖官方及一位疑似高德員工的態度感到寒心不已,從而引發社會關注,高德在用戶心中的好感度大幅下降。
按理說,信息準確度是關乎地圖應用生死的。一款優秀的地圖應用,其信息準確度勢必是要在行業平均水平以上。如果出現部分信息不準確的情況,用戶本身就明白這種問題也不是地圖應用故意所為,如果高德地圖官方可以很親近地與用戶溝通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甚至一開始就在很小的信息傳播范圍內,和用戶協商賠償問題的話,高德地圖不至于會陷入輿論漩渦中。
但在深陷輿論之后,高德地圖卻選擇推出“出行保障”的計劃,高德給出賠償的計劃之后,實際上會被很多人默認為:這是高德地圖終于在輿論壓力下,承認自己的地圖信息不準了。地圖信息準確度如此核心的要素,竟然由廠商承認自己的地圖信息不準,這無疑會阻礙高德的未來發展。
為何?雖然高德敢用這樣的計劃來回應外界對他的質疑,也可以凸顯出高德地圖要提升信息準確度的決心。高德所提供的賠償計劃對用戶來說比較誘人,可以讓用戶在短時間內樂意發現高德地圖信息不準確的地方,以方便高德地圖迅速彌補其在信息準確度的劣勢。
但長遠來看,用戶是不夠耐心的。高德的這一賠償政策宣傳效應越好,高德地圖在未來受到這一政策的負面影響也就會越大。用戶在使用地圖應用的時候當然是立馬就要使用,高德既然地圖信息準確度不夠高,那他們就會選擇其他的地圖產品,這無疑是導致高德用戶轉投他處,令高德地圖的品牌形象也大受損傷。
賠償用戶難長久 提升信息準確度才是王道
既然高德長期執行賠償用戶政策,會給其品牌帶來負面影響,實際上也折射出一個問題:賠償用戶的戰略是難以長久的。作為地圖應用,出于長遠發展的考慮,地圖廠商理應從地圖應用本質所具備的功能來考慮,信息準確度作為人們考量一款地圖應用是否值得推薦給朋友的標準,高德地圖要在百度、騰訊、谷歌等巨頭的入局之后,還能夠成為主流的地圖應用,就必須要在信息準確度上做出努力。
如今看來,依靠賠償用戶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輿論問題,甚至還可以在短時間內引發用戶好評。但這種好評或許是一種假象,用戶予以好評的是高德地圖給予的賠償,而非高德地圖這款產品所提供的服務。
目前高德本身就深陷內斗傳聞之中,內部有高德系、UC俞永福系、阿里系三派勢力爭斗,而地圖行業的競爭也還在不斷加劇,百度地圖、谷歌地圖,還有可能會要民用的北斗衛星,都是高德地圖要繼續所背負的壓力。在強壓力下,高德地圖或許并不應該在輿論的壓力下,委婉地說明高德的信息準確度還有提升,更不應該推出賠償政策來解決短期的問題,而不考慮長期的影響,這樣的決定或許會在未來,給高德地圖的發展留下很大的隱患。來源:http://.jdxfw/html/2014/tech_1204/3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