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陳一白領到了上個月3000多元工資。
他說,其實在中關村電子賣場很多商家并不愿意雇用導購,因為會增加經營成本。商家每賣出一件商品,會被導購和銷售經理等環節抽走利潤的五成。
那為啥還聘導購?韓說“不用導購的商家在中關村電子賣場根本活不下去,大家都活在怪圈里”。
韓思文(化名)曾在中關村電子賣場經營店鋪,是一名堅決反對雇用導購的商戶。“導購產生的成本都會附加在客戶身上”他說,那樣做生意不厚道。
如今,信奉厚道的韓思文已撤出賣場。“我那套在這里根本活不下去。”
據韓的賬本顯示,他三年前入駐海龍大廈,店面一直都沒請導購。第一年,他虧損近50萬,第二年持平,但第三年又虧了近30萬。“今年夏天店面租金提高約20%,我只好退了出來。”
韓思文稱,他并不怕租金上漲,而是難以接受無良的導購破壞商場秩序。“我們不設導購,主要是通過宣傳招徠客戶,但很多客戶進樓不到10米就被導購拉走了。”
此外,有商戶認為中關村電子賣場多年來欺詐和制假販假屢禁不絕,既有外因,也有經營模式落后、電子賣場總體布局不合理、商品同質化嚴重等內部因素。
“三大電子賣場竟有數百個攤位銷售尼康相機”,一商戶說,這樣的狀況直接導致經銷商之間形成惡性競爭。
海淀工商的一名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目前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經營模式“太落后”有關。他說,經營者雖銷售高端電子產品,但沿襲的仍是傳統小作坊式的銷售理念,造成產業關聯度低,影響創新要素的聚集與發展。
中關村電子商會秘書長齊波覺得,現在的中關村電子賣場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他說,目前,中關村電子賣場的市場管理方的工資來自商戶租金,如果因為亂象罰款或嚴懲,一些商戶或會撤離,去其他賣場做生意。這意味著市場管理方所在公司賣場空置率升高,所收租金下滑。齊波稱,目前,中關村電子賣場空置率高企,已超過20%。
韓思文覺得,市場管理方看到的是眼前的租金,商戶看到的是憑導購拉客賺的利潤,并沒有人在乎是否抹黑中關村電子賣場。
一條街與31個管理部門
同時,隨著市場價格放開,執法部門無法可依,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欺詐經營,相關部門無法受理價格高的投訴。
10月16日,在海龍大廈一樓警務室,一警務人員對向前來投訴的消費者稱,以后還是別來中關村電子賣場了,去正規商城更好。
據記者調查,中關村電子賣場亂象早在2009年就已經引起政府的有關部門重視,為此海淀區于2009年專門成立了由發改委、工商、稅務、公安、文管等31個職能部門組成的中關村西區協調管理委員會,力求綜合整治這一地區的電子賣場。
從2007年到2011年上半年,在全區消費者投訴量普遍下降的情況下,唯獨中關村電子賣場的欺詐投訴逐年攀升,2010年針對中關村電子市場及商戶的投訴,占到海淀全區總投訴的31.7%。
為何加強了監管,但市場亂象卻無大的改觀?
海淀中關村管委會一名領導曾表示,涉及電子賣場的管理部門雖多,但協調起來也有難度,“未形成合力。”
《經濟參考報》2011年曾報道,據海淀區電子商會統計,每年在中關村電子賣場違法拼裝的計算機多達70萬臺,“AMD、INTEL兩大電腦芯片制造商負責人反映這里銷售的CPU大多是水貨。”西區管委會負責人曾邀請海關緝私局來檢查,但海關方面說海關法只賦予了走私稽查權,沒賦予對販私的監管處罰權。
針對“中關村電子賣場近年存在的售假等亂象,工商等執法部門是否當主動突擊檢查”,中關村西區工商所一名工作人員稱“出了問題解決問題,沒有發現問題,你讓我們怎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