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離上課時間還有半小時,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的一間教室就已座無虛席,額定50人的課堂來了80多人。坐在最后一排的化學系學生劉金陽告訴記者,理學院開設的這門“有機光電子學”之所以這么火,是因為授課陣容非常“豪華”,“這門課一共15講,由15位業內著名專家授課”。
當天站在講臺上的是清華大學教授段煉,他將科研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向學生們展示了隨著有機光電子學研究不斷深入,有機光電產品大舉進入產業界和商業界最新進展。
課程設計者之一、天津大學理學院教授付紅兵介紹,“有機光電子學”是一門基于有機半導體,涉及光學、電子、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側重于信息材料、信息顯示等應用領域的新型課程。為了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科研成果,學院邀請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共同來講授這門課,讓學生了解科研成果應用,透過“書架”看到“貨架”,直觀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意義。
這門被學生給予好評的課也得到了教育專家的認可。10月8日至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組織專家對天津大學開展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現場考察,這門“金課”令專家們頻頻點贊。
在天津大學,院士、長江學者、杰青給本科生開設創新課是一項制度。院士課堂、杰青大課層出不窮,一大批名師活躍在教學一線,在引領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創建教學團隊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靜康耄耋之年依然活躍在化工學院的講臺上,她希望通過給學生上好基礎理論課,讓學生了解自己所處領域和行業發展趨勢,知道自己應該為國家作哪些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永川為數學學院本科生開設“離散數學”,深入淺出的啟發式授課方式在學生中大獲好評。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弗雷澤及其核心團隊成員積極投身教學一線,為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開設了形式多樣的化學類課程和培訓。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天津大學會一如既往地努力發揮高層次人才會聚優勢,著力打造高水平課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讓更多的‘金課’引領學生成長。”天津大學副校長王樹新說。(陳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