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 (郝孟佳)近日,一場特別的黨員發展會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曾輾轉兩國三地求學工作的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院長、光學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陳根祥教授,被正式接收為中共預備黨員。
陳根祥的老家山西忻州保德縣是革命老區,信仰的種子自小扎根。自2017年6月9日向黨組織遞交申請書發出自己的告白,經歷518天之后,陳根祥的胸前閃耀著一枚鐮刀與錘頭交相輝映的黨徽。
陳根祥于2000年4月邁出國門,從事光通信與光電子系統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03年11月返回祖國。回國之后,陳根祥的科研事業風生水起。他成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和“光傳感與光子系統集成創新團隊”帶頭人,2016年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基于硅基液晶的新一代可編程全光信號處理儀的研制》,更開創了中央民族大學科研工作新局面。“在研的處理儀,目標是將光纖通信能耗降至目前的1%甚至1‰,同時實現光信號的高速和無阻塞傳輸與交換。”談及科研工作,陳根祥便會透露興奮之情。
除日常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每晚科研工作到十點甚至十二點也是家常便飯。“忙”可以來總結陳根祥這518天。其間,他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發展對象培訓,還履新理學院院長、牽頭申報光學工程博士點、推進學科建設以及自身科研項目和教學管理工作。“大家都忙,但是,忙不能拖延向黨組織靠攏的步伐。”陳根祥的入黨介紹人鄒斌說,通過談話和交流,感受到陳根祥在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
高校高知群體社會地位高、業務能力強,儲備和掌握著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對于青年學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但因教學、論文、課題、項目等“硬指標”又忙碌于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在黨員發展日益重視質量的今天,高知群體入黨難,是不少高校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民大黨員發展工作,近年來經歷了由量到質的轉變。”中央民族大學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文香表示,該校黨員發展在控制數量、優化結構、嚴把質量的同時,打造了“三早”培養模式、突出民族團結教育、豐富培訓教材等特色做法。“在提升質量過程中,我們也注重通過建立和完善黨政主要領導談心聯系高端人才和聯系高知群體入黨積極分子機制、改進工作作風變‘坐等上門’為‘主動上門’等方式方法創新。”同時,學校重大決策重視聽取高知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學科帶頭人、重大課題負責人、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等高知群體入黨,可以充分發揮“雙導師”作用,既在學術上交流,又在思想上引領。“將入黨發展和學術培養相結合,才能貼近現實和事半功倍。”
國家民委專職委員、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近日一連主持召開五場座談會,與教職員工不同群體聚焦該校“雙一流”建設。盡管日程滿滿,他仍參加了基層黨支部會議,并對陳根祥提出了做一名“好黨員”“好老師”“好院長”的寄語和期望。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宋敏作為學校黨委層面培養聯系人,也在會上充分肯定陳根祥理論學習和日常工作中的積極表現和聯系培養情況。張京澤表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當前對于高等教育的需要,對于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高知群體是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高知群體黨建工作不僅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門,而且對于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面對機遇與挑戰,高知群體入黨更是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環節。“在信仰的力量下凝聚人心、團結力量、共同奮進,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大優勢,更是中國高校建設‘雙一流’的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