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春天里的軍事微信公眾號
——空降兵某部“我們的天空”微信公眾號成長經歷回眸
■涂東偉 本報記者 李國文 李建文
軍事微信公眾號在發布權威信息、加強輿論引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微信公眾號上線門檻雖低,辦好卻不容易。目前,一些軍事微信公眾號在經過初期的快速發展后,步入瓶頸期;一部分軍事公眾號甚至難以為繼,相繼“非正常死亡”;還有一些則為了“圈粉”走上歧途,屢屢靠打擦邊球博眼球。軍事微信公眾號如何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近日,記者走進空降兵某部,就部隊微信公眾號的發展情況展開調查。
焦點1:基層部隊該不該辦微信公眾號?
“上甘嶺已危,十五軍安在”的拷問振聾發聵
60多年前,該部的前身、中國人民志愿軍十五軍將士在上甘嶺戰役中與強敵浴血鏖戰,打出了國威軍威。硝煙遠去,一場無聲的較量在網絡空間悄然打響。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在網絡上頻頻歪曲歷史、抹黑英雄,試圖對青年一代“拔根去魂”。
幾年前,該部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刷著微博、玩著智能手機步入軍營的新戰士,對黃繼光、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事跡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受到網上歷史虛無主義言論的影響,相信國外大片里虛構的英雄……
“上甘嶺已危,十五軍安在?”一篇網文曾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拷問。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網絡空間上甘嶺燃起狼煙,部隊應該如何應對?該部政治機關在基層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大家感到:網絡信息傳播快,官兵思想變化快,面對網上良莠不齊的信息,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就會錯失教育引導的最佳時機而陷入被動。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創新模式,在互聯網上主動出擊。經過深入調研論證,該部把目光投向了正如雨后春筍般發展的微信公眾號。然而,當時全軍鮮有部隊嘗試開辦微信公眾號,一些部隊對智能手機還采取一禁了之的態度。有人擔憂:“部隊辦微信公眾號了,官兵使用智能手機上網還能不能管住?”“微信公眾號會不會造成失泄密?”“是否會分散部隊精力?”……
“微信早已成為官兵現實思想脈動的‘寒暑表’,脫離時代、脫離官兵,最終只能導致喪失話語權和主動權。”該部政治部主任陳國強認為,“軍報記者”“當代海軍”等優秀軍事公眾號已經開了好頭,證明部隊創辦公眾號這條路行得通。
2015年1月28日,經過上級批準,“我們的天空”微信公眾號上線了。推送的首條稿件《上甘嶺戰役,中國人的精神圖騰》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影像、一組組震撼人心的數字,讓“上甘嶺”3個字在該部官兵的微信朋友圈中刷屏。“我們的天空”微信公眾號再接再厲,接連推送《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空降兵》《走近中國空降兵“雷神”突擊隊》等圖文稿件,粉絲數開始穩步提升。
焦點2:如何在數以萬計的同類公眾號中“突圍”?
“我們的天空”靠什么闖出自己的天空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快速漲粉后,“我們的天空”微信公眾號的主編張祥鋒陷入了焦慮:公眾號進入了瓶頸期,盡管由3名網絡骨干組成的編輯團隊每天都“蠻拼的”,但粉絲數卻出現了“零增長”。軍事微信公眾號的春天過去了嗎?
“我們的天空”遇到的困境很有代表性。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眾號已超1000萬個,同類型微信公眾號大量涌現,造成了內容同質化、粉絲數分流、爭搶優質資源等問題。以某戰區為例,各集團軍、省軍區,還有少數師旅團單位,都注冊了微信公眾號,經統計,有上百個之多。這些微信公眾號大都遇到過發展瓶頸。
“同類公眾號太多,內容同質化,勢必會造成審美疲勞,削弱公眾號的關注度和粉絲黏度,畢竟關注你和關注他沒啥區別。”張祥鋒認為,在適度使用一些推廣手段的同時,微信公眾號發展的關鍵在于堅持“內容為王”:“一篇優質原創可以漲粉好幾千,難就難在持續創作出好作品!”
缺乏優質原創的背后,暴露出的更深層次問題是缺少高素質微信采編人才。當前不少軍事微信公眾號的編輯力量十分有限,少則一人,多則四五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很突出,而微信稿件要求時尚、活潑、新穎,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策劃打磨。“我們的天空”公眾號編輯團隊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
“‘軍報記者’‘一號哨位’等成功的微信公眾號,無一例外都有一支相對成熟的作者團隊。人才就在身邊,只要讓廣大官兵都參與進來,優秀稿件一定會源源不斷。”該部宣傳處的“諸葛亮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給編輯團隊帶來了啟發。
“我們的天空”微信公眾號廣發英雄帖,設立激勵機制,鼓勵具有視頻、動漫、文學和繪畫創作等特長的基層官兵投稿,建立起“天空小伙伴”微信群。編輯團隊由“寫稿”轉型為“選題策劃+培訓指導”,挖掘培養有潛力的基層官兵。他們還“廣開言路”,發動粉絲參與互動,提出意見建議。
“來的時候是新兵,我們都笑著。走的時候是老兵,我們都哭了。”今年退伍季,“我們的天空”公眾號推送的《登上這離別的列車,才知道退伍的心有多痛》,用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照片對比,配上官兵自編自導的走心MV《打仗的時候再喊我回來》,在眾多同類型稿件中脫穎而出,閱讀量迅速達到“10萬+”。“在這個信息井噴的時代,只有充分發動群眾的力量,才能真正走進網友的心里!”該部宣傳處處長王豪感嘆道。
焦點3:“圈粉競賽”中怎樣才不會迷失自我?
軍事微信公眾號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
當前,運營軍事微信公眾號的既有主流媒體,也有基層部隊;既有現役軍人,也有退伍老兵、軍迷和軍屬,甚至還有地方文化公司。由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動機不一,軍事微信公眾號還存在“標題黨”、失泄密、炒作負面信息、低俗營銷、無中生有、嘩眾取寵等亂象。有媒體曾痛批部分軍事微信公眾號為了“圈粉”,淪為“取寵號”“跟風號”“吐槽號”“謠言號”“泄密號”“侵權號”。
“不論公眾號如何發展,我們都一如既往地堅守著‘守望天空、守護心靈、守住陣地’的辦號初衷,在增強影響力的同時,絕不能為‘圈粉’走上歧途。”該部宣傳處干事向寶瑜介紹說,近兩年來,“我們的天空”微信公眾號堅持傳播正能量,累計推送1600余條信息,粉絲數超過9萬人,閱讀量近3千萬,在今年6月中國軍網、國防部網聯合清博大數據發布的軍事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七名。
陪伴著“我們的天空”一路走來,張祥鋒更加篤定:“軍事自媒體人的指尖上有責任,每一次推送都要如履薄冰。”事實上,隨著近年來有關部門對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力度加大,一些靠歪門邪道“漲粉”、頻頻觸碰底線的軍事微信公眾號常被網友舉報刪帖,有的在一段時間內被禁止推送,有的被徹底“封號”,幾十萬粉絲量化作“浮云”。“不走正道”越來越得不償失。
“吸粉不是目的,我們的目標是增強影響力,更好地傳遞軍人的聲音!”這是“我們的天空”編輯團隊的共識。他們積極改版,區分時政軍事熱點、練兵備戰、歷史文化傳統三個類別開辦系列欄目,制作《“活著的烈士”柴云振》等軍史微講解,創作《陣地》《精神的力量》等主題歌曲,推出空降兵專屬表情包,對網上一些涉軍錯誤言論積極駁斥,讓公眾號特色更加鮮明。
伴隨著部分內容在該部拍攝的綜藝節目《真正男子漢2》熱播,“@我們的天空vv”微信公眾號又吸引來一大批粉絲。該部趁熱打鐵,向粉絲推廣“@我們的天空vv”微博,使其影響力迅速擴大。張祥鋒感慨地說:“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天空’還將有更多面孔,但我們的初心不會改變!”
短 評
軍事自媒體,且行且珍惜
■李建文
近年來,“軍報記者”“中國軍網”“當代海軍”“我們的天空”等一批優秀部隊新媒體的出現,壯大了軍隊網上發聲矩陣。然而,隨著軍事自媒體賬號不斷涌現,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單位雖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但還是按照傳統思維運營,形式呆板、內容生澀,硬生生地把公眾號辦成了黑板報,導致無人問津;與此相反,還有一些單位放任自流,導致公眾號出現不規范等問題。
誠然,由于自媒體高度的開放性,相較傳統媒體而言容易發生各類問題。但是,網絡時代我們決不能因噎廢食、封閉僵化,應該敢于擔當,擁抱時代。隨著智能手機有序進入軍營,軍事自媒體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健全制度機制,規范信息發布顯得尤為重要。
軍事自媒體連著國防安全。要建立起成體系的發布把關制度,防止可能出現的失泄密問題和涉軍負面信息炒作。在鼓勵和管好部隊新媒體賬號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地方個人、組織創辦的軍事自媒體的監督和管理,使軍營內外的自媒體平臺形成強軍興軍合力。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打造優秀軍事自媒體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活力和創新是自媒體最鮮明的屬性,創新才能超越,進取方能進步。部隊應當研究把握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在嚴格遵守保密紀律的前提下,做大做強軍隊自媒體平臺,從而進一步發揮其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