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柄,莫重于兵。
玉蘭花含苞待放的時節,從全國兩會會場傳來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加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活動,譜寫魚水情深的時代華章……
“軍人是最可愛的人,讓軍人受到尊崇是最基本的。必須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該保障的要保障好,該落實的政策必須落實,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習主席對加強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高度重視。
采訪中,軍隊代表委員與基層官兵表示,近年來,隨著“軍人依法優先”通道開設、設立“八一勛章”、懸掛“光榮軍屬”牌匾和送立功喜報到家等政策制度體系日益健全,軍人軍屬的自豪感、榮譽感、尊崇感顯著提升。
尊崇,在優先服務中體現
神州大地,春韻方興。
會場內外,“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是軍隊代表委員熱烈談論的話題,也是基層官兵密切關注的熱點。
“尊崇,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既有賴于個體的價值認同,更有賴于全社會的氛圍營造。”來自陸軍步兵學院的涂偉明代表感慨,“堅守在險難之地、沖鋒在危急關頭、決勝于戰火之中,是軍人的職業屬性。從某種意義上說,軍人依法優先就是國防優先、國家安全優先、人民利益優先。”
“一路優先、快捷順暢!”去年,西藏日喀則軍分區某營上士王干休假回家,先后換乘多種交通工具,不論是在車站,還是在機場,處處能感受到“軍人依法優先”帶來的便利。
火車站里,看著售票窗口“軍人依法優先”的字樣,王干起初有些猶豫:要不要依法行使自己的優先權。前排旅客回頭看到他手持軍人證件,自覺為他讓路,工作人員還把他帶到軍人候車區。王干感嘆:“軍人依法優先的社會共識逐漸強化,鐵路、航空等運輸部門的服務也越來越走心,讓我真切感受到了軍人的榮光。”
軍人依法優先,是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的重要導向。2017年,中國民用航空局與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聯合部署,在全國選定軍人出行相對集中、有一定保障能力的81個民航機場,作為軍人依法優先通道首批推行單位。之后,全國鐵路、水路、公路交通運輸行業全面推行軍人依法優先,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軍人依法優先格局。
“軍人優先并不僅僅體現在官兵出行上,在旅游、就醫等方面也有很多優先服務。”武警某部趙賀代表表示,不少地區出臺政策,明確現役軍人父母、配偶、子女參觀游覽旅游景點景區可以優先入園,并且享受優惠門票;還有的地方明確,優秀退役軍人可優先被推薦為村級后備干部、優先納入創業就業扶持范圍。
尊崇,在激勵褒獎中彰顯
祖國萬里邊關,離不開軍人的忠誠守護;人民幸福安康,離不開將士的犧牲奉獻。
軍人身許國,全民尊其家。在2021年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數百萬軍人和軍人家庭感受到了融融暖意——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印發《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工作辦法》。
2020年底,西藏日喀則軍分區某團上士李剛榮立二等功,這是他入伍以來第3次立功。“這次團黨委專門派出送喜報小分隊,趕到我老家——吉林省通化縣四棚鄉車嶺背村送立功喜報。”李剛說,家鄉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單位領導一同前往送喜報,這讓他和父母倍感榮光。
“喜報承載著軍人的無上榮譽,凝聚著軍人家庭的奉獻付出。給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不僅可以增強軍人軍屬的榮譽感,更能有效激發官兵獻身國防的使命感。”很多軍隊代表委員談到,對于送喜報的流程、參與人員、慰問金,很多地區根據上級下發的工作辦法做了進一步明確,讓送立功喜報活動更加具有儀式感。
“除了熱熱鬧鬧送立功喜報活動,我們還注重在長效激勵上下功夫,每年給軍人家庭送‘光榮燈’,讓光榮之家的門楣更加光彩照人。”山東省平度市人武部領導介紹,該市東潘家疃村連續70年給村里軍人家庭送“光榮燈”,并組織村里的小學生一起參與,讓孩子們把這個好傳統記在心里,一代代傳承下去。
為立功官兵建“榮譽墻”、掛“功臣榜”、印“風采錄”,邀請立功官兵家庭成員擔任征兵宣傳員……近年來,各地采取不同方式做好立功官兵事跡宣傳和褒獎工作。“褒揚立功官兵不僅溫暖軍人和軍屬的心,還能匯聚起全社會學習先進、支持國防和尊崇軍人的強軍正能量。”來自武警部隊的西西瑪委員表示,尊崇軍人正成為新時代一道亮麗風景。
尊崇,在暖心行動中匯聚
春風化雨潤心田,一枝一葉總關情。
“兒子當上了班干部,還被評為三好學生。”接到愛人打來的電話,日喀則軍分區某團干部王國紅的臉上寫滿幸福。去年,王國紅的兒子到了入學年齡,擇校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和妻子。“成都七中八一學校的名額很緊張。”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遞交了申請,結果很快就通過了審核,順利為孩子辦理了入學手續。
像這樣的暖心事并非個例。軍娃健康成長,是建設好官兵“后路、后院、后代”工程的重要一環。日喀則軍分區依據《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等相關政策,聯合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主動與駐軍官兵對接,僅2020年,在落實軍人子女教育優待方面,已惠及100余名軍人子女。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尊崇軍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抓緊抓實雙擁工作,就是在為部隊戰斗力建設添磚加瓦。”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謝正誼代表深有感觸地說,軍人“后路、后院、后代”關乎軍隊前方、前線、前沿,只有讓廣大官兵后顧無憂,他們練兵備戰才能心無旁騖,上了戰場才能義無反顧。
近年來,各地不斷將尊崇軍人相關政策落到實處。2019年9月,教育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財政部聯合出臺規定,鼓勵符合高考報名條件的退役士兵報考高職院校;2020年3月,退役軍人事務部印發意見,明確將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多地還出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每年集中辦理在編在崗隨軍家屬異地工作調動,定向招錄隨軍未就業家屬,每月為隨軍未就業家屬發放生活補助金。
軍民同心,匯聚制勝偉力;軍民合力,共鑄鋼鐵長城。“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不少軍隊代表委員在交流中談到,隨著一系列優待政策逐步得到剛性落實,軍人軍屬的獲得感、幸福感會越來越強。(張天南 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