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連為單位派出一名軍官參加‘四會’教練員集訓,集訓地點為……”看著機關發來的通知,第71集團軍某旅裝步二連吳指導員有些為難——連長在休假,副連長在帶新兵,排長們有的在外學習,有的參與臨時保障任務,如果再派人參加集訓,連隊干部就只剩自己一人。
“我們連剛剛結束駐訓不久,各項工作任務較多,能否安排軍士代替軍官參加此次集訓?”想到軍官人手不夠,吳指導員向旅作訓科咨詢。接電話的盧科長不由嘆了口氣,因為有類似訴求的營連主官不止吳指導員一人,這幾天,他已經接到好幾個這樣的電話。
盧科長將這一情況上報參謀長。考慮到臨近年底,基層營連年終考核、年度總結等工作壓茬展開,參謀長與旅主官商定:改變集訓方式,不再統一集中,而是由作訓科和教導隊組成考評組,赴各營區分時段組織實施。這樣一來,各連軍官就不用脫產參加了。
新的舉措,既有效緩解了基層工訓矛盾,又沒有影響到集訓正常展開,可謂一舉兩得。但此事引起了該旅黨委一班人的思考——這一年到頭,各類集訓組織了不少,其成效究竟如何?官兵有哪些意見建議?于是,他們就此問題展開問卷調查。
時間安排過于緊湊、部分集訓內容相互重疊、抽調保障力量難度大……通過問卷調查,官兵們道出不少關于集訓的意見看法。坦克七連范排長在建議一欄中寫道:“建議精簡集訓數量,有的集訓完全可以依托營連自行組織。”炮兵營下士陳楠則提到,希望可以考慮在外駐訓分隊的實際,分階段、分區域組織集訓。
通過分析調查結果,該旅黨委意識到,當前集訓存在貪多、低效、打亂仗等問題。結合即將展開的新年度工作籌劃,他們專門對明年的集訓任務進行了專題研究,決定精簡集訓數量,除上級要求以及條令法規明確的集訓外,原則上不再組織;優化集訓內容設置,將重合度較高的幾類集訓進行整合;調整集訓時間,將大部分集訓安排在工作轉換階段,避免與其他大項任務產生沖突。
除此之外,他們還出臺“三不準”規定,即不準隨意召回休假人員、不準“湊人頭”應付了事、不準要求營連工作為集訓“讓路”,最大限度減少集訓對基層正常秩序的干擾,進一步提高集訓質量。
近日,該旅組織黨委(支部)書記集訓,集訓地點分設在3個營區,參訓人員無需離開本單位,就能完成當天的課業。在內容設置上,他們整合了理論骨干輪訓與新任黨組織成員集訓的內容,組織相關人員在特定課時內跟班跟訓。針對年終歲尾休假人員較多的實際,該旅組織專人負責全程錄課,為下一步進行補學補訓做好準備。
參加此次集訓的教導隊高教導員告訴記者,再過幾天,上級將組織教導機構達標建設考評,有許多工作需要他處理,而新的集訓方式給他帶來不少便利。“工作集訓兩不誤,每一天過得既緊張又充實!”他說。(朱宇倫 劉碩 高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