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某海域,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戰斗警報便驟然響起。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平頂山艦劈波斬浪,迅速前出迎“敵”。
“鎖定目標,主炮攻擊!”“發射!”隨著艦長一聲令下,主炮班長汪小偉迅速按下發射按鈕。
“命中目標!”曾多次參加單艦主炮對海應用射擊科目訓練的汪小偉,預案流程爛熟于心,自以為勝券在握。
孰料,幾分鐘后,艦指揮所竟給出“攻擊失敗”的判定。這一結果讓汪小偉頗感意外,也讓不少參訓官兵不明所以。
“明明已命中目標,為啥判定攻擊失敗?”帶著疑惑,汪小偉敲開了艦長的房門。
“單純命中目標,未必能精準毀傷。整場訓練,你們都是拿著方案走流程,這樣的‘命中目標’,經得起實戰檢驗嗎?”面對汪小偉的不解,艦長嚴肅地說。
原來,按照以往訓練方案,攻擊對海目標通常采用雷達瞄準方式,故而這一次參訓官兵也照此進行。但是,此次訓練出現新情況,“敵”艦與我方距離過近,若用雷達捕獲目標,只能識別“敵”艦整體,無法對其要害部位進行精準打擊。這種情況下,使用光電瞄準方式,才能更精確地打擊“敵”艦指揮所,取得“一招制敵”的效果。
重新審視訓練過程,汪小偉找到了問題根源——“按圖索驥”的訓練方式和由此形成的固化思維模式,讓自己在訓練中習慣于依照方案對口令、走流程,沒有緊貼戰場實際真打實備。
“預案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如果訓練變成一場按流程對口令的‘走秀’,未來戰場如何取得主動權?”復盤會上,汪小偉當著全艦官兵的面,主動展開反思檢討,“這次失利,歸根到底還是由于實戰意識不強。在今后訓練中,我會牢固樹立實戰導向、強化實戰意識,練就過硬打贏本領。”
“練兵備戰如果不走出‘理想戰場’,預案再多也難打勝仗”“只有把毀傷效果作為考核的‘金標準’,才能有效提升日常訓練的‘含戰量’”……該支隊因勢利導,組織官兵圍繞“緊盯未來戰場、跳出慣性思維”主題展開群眾性大討論,進一步校正練兵備戰準星,以實戰實訓推動訓練水平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他們結合作戰任務,圍繞作戰環境、作戰模式等,引導官兵充分預想各類復雜情況,并將其融入平時訓練實踐,從嚴構設戰場環境、從難設置特情險情,在真打實抗中錘煉實戰本領。
在該支隊近期組織的一場實戰化訓練中,面對復雜特情,汪小偉帶領班組成員沉著應對、靈活處置,精準毀傷“敵”目標,圓滿完成訓練任務。
“我們要把每一次訓練都當作實戰,瞄準對手練、緊盯戰場訓,才能真正練就一招制敵的勝戰本領!”汪小偉說。(王振江 楊欣儒 吳繼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