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一天文數字的開支將會被分攤到全世界各個項目參與國的頭上,尤其是在美國政府面臨經濟緊張的年代便更加不可能讓美國獨自承擔。而如果考慮對太陽系的豐富資源進行開采,那么資金或許將不再是很大的問題。
小行星采礦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以3554號小行星Amun為例,科學家們估算這顆直徑約2.5公里的近地小行星中蘊含著價值超過20萬億美元的鉑和其它金屬礦藏。
事實上這種誘人的前景已經吸引很多創業者選擇冒險一試,比如新近成立的“行星資源公司”以及“深空工業公司”。這兩家私營企業的目標都是試圖開采小行星的金屬礦產,但還不止于此,他們還打算開發小行星上蘊藏的水資源,他們打算將這里的水資源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這是用于飛船推進的燃料。
如果一切都按照事先計劃的推進,那么這些公司最終將導致“太空制造業”的出現,這些太空基地將會開始頭一次在地球之外生產組裝衛星和其它飛船等各種設備。小行星采礦產業還將造就另一種新穎的“太空加氣站”,用于讓現有的傳統化學染料飛船在耗盡燃料時中途加點氣。
這些技術發展都將幫助人類在太陽系中擴展開來,專家們認為這是人類向恒星際空間進發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列斯·約翰遜(Les Johnson)是美國宇航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先進概念辦公室的副主管,他說:“我想在我們嘗試向著其他星系發送任何東西之前,我們應當先嘗試征服太陽系。”
歐伯塞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指出這樣做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他說:“如果作為航天探索以及太空采礦技術發展的回報,我們的文明能夠擁有如此巨大的資源儲備——一種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完全無法想象的巨大儲備,那么對于當時已經跨越整個太陽系范圍的強大社會而言,支持恒星際航行技術研發所需的龐大資金或許就不再那么膽怯了。”
2100年前起航!
伊卡魯斯星際航行協會的宗旨是幫助人類社會達成在2100年前實現恒星際航行的目標。歐伯塞表示,盡管在經濟和技術方面前路依然漫長,但是他相信這最終是可以被克服的。
他的樂觀首先一點來源于人類對于系外行星探測取得的最新成果,研究顯示我們的銀河系當中可能充斥著大量的系外行星。研究人員目前已經在太陽系之外確認超過800個系外行星,而科學家們相信銀河系中還有另外數以十億計的這類行星存在。
此前不久,天文學家們發現在距離我們最近的半人馬座α星周圍同樣存在系外行星,而在另外一顆距離太陽系僅有大約11.9光年的恒星鯨魚座Τ周圍則發現了一個由5顆行星組成的行星系,其中有兩顆行星可能位于其恒星周圍的宜居帶范圍內,所謂宜居帶就是指在恒星周圍由于距離適當,因而可以允許液態水在行星地表存在的區域范圍。
歐伯塞認為,如果能夠找到一顆大小和地球相當且位于宜居帶范圍內的真正的“另一顆地球”,那么這或許將能夠贏得公眾對于建造恒星際飛船的支持。我們作為一個智慧文明的種族,迫切地想要靠的近一些,去仔細觀察那個和我們相似的世界上有沒有顯露出的任何存在生命的跡象。或者,如果我們能接收到來自太空中其它文明世界發來的無線電信號,那也將起到相類似的作用。
總體而言,歐伯塞認為在本世紀結束之前人類發射首艘恒星際飛船還是很有希望的。為了闡明我們人類這個智慧種族的技術潛力,請想一想在1903年萊特兄弟才剛剛試飛了第一架飛機,航空時代蹣跚起步,你再看看現在的航空產業呢?所以他說:“我認為人們往往會過高地估計我們能在短期內達成的成就,比如在未來的5~10年范圍內。但是他們也常常會大大低估我們在長期內可以達成的成就,比如數十年或者是一個世紀之內可以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