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科學  ?  科學探索

為建設科技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2019-07-10 07:53:57

來源: 人民日報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始終將發展科技事業放在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位置,在每個關鍵時期都進行頂層設計,部署一系列重大戰略,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具備了從科技大國加速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基礎和條件。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立足國情和科技創新實踐,充分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自主創新道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科技界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開創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要強盛、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與祖國同行,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指引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

  黨的領導是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始終將發展科技事業放在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位置,在每個關鍵時期都進行頂層設計,部署一系列重大戰略,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黨中央作出建立中國科學院的戰略決策,開啟了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光輝歷程。1956年,黨中央制定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發展科技事業,迅速建立完整的科研隊伍、學科體系和科研布局,實施“兩彈一星”工程等一大批科技攻關項目,奠定了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基礎。

  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率先在科技領域撥亂反正,我國迎來“科學的春天”。1985年,黨中央作出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確立“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開創了科技事業發展的新局面。世紀之交,黨中央準確把握信息技術革命的大趨勢,確立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2006年,為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制定國家科學和技術長遠發展規劃”的要求,《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發布,確立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指導方針,推動我國科技事業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就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進一步明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戰略要求和根本任務,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總結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踐,觀察大勢,謀劃全局,深化改革,全面發力,科學擘畫建設科技強國的藍圖,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科技強國建設,全面塑造了我國科技事業面向未來發展的新格局。

  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科技創新整體上呈現加速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提升、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態勢,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具備了從科技大國加速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基礎和條件。

  整體科技實力顯著增強。2018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到19657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達到2.18%。截至2017年,我國高水平國際科技論文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總數的18.6%;在自然指數排名中,中國科學院連續7年位居全球科研教育機構首位。我國擁有門類最為齊全的工業體系,2010年起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就位居世界第一,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從國家整體科技實力和競爭力來看,在國際上幾個最有影響的評價報告中,我國總體上的排名已處于發展中國家前列。

  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國在一些重要領域和方向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如量子密鑰分發、鐵基超導、中微子研究、干細胞研究、克隆猴、系列空間科學實驗衛星等,有的已經與世界先進水平處于并行階段,有的甚至開始領跑,化學、材料、工程科學等學科整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載人航天與探月、北斗導航、載人深潛、大型客機、國產航母等一大批重大創新成就,使我國在事關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科技戰略制高點上占據了主動。高速鐵路、5G移動通信、超級計算、特高壓輸變電等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語音識別、新能源汽車、第三代核電等也進入世界前列。我國還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為我國全面參與未來全球經濟和科技競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人才隊伍和科技發展基礎更加堅實雄厚。高水平創新隊伍是我國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的關鍵。2018年,我國研發人員總量達到418萬人,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833萬人,在學博士生39萬人,在學碩士生234萬人,也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已建成運行29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科學裝置,其中18個由中國科學院運行管理,包括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散裂中子源、P4實驗室、上海光源、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等,這批國之重器將為我國重大基礎前沿研究和高技術創新提供有力技術和平臺支撐。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立足國情和科技創新實踐,充分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自主創新道路。這是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寶貴經驗。

  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集中科技資源開展大協作、大攻關,這是新中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法寶。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統一領導、統籌部署,26個部委、20多個省區市、1000多家單位的精兵強將和優勢力量大力協同,在較短時間內就創造出研制“兩彈一星”的奇跡,展現了攻克尖端科技難關的偉大創造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型舉國體制不斷深化發展,一大批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全方位的產學研用合作和協同創新,在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效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卡脖子”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從“五路大軍”到“五大體系”,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既體現了歷史必然性,也適應了時代要求。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骨干力量,不斷探索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的發展架構和獨具特色的科教融合新模式。新時代,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新的戰略安排。從對中國科學院提出“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到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加快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再到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為牽引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發展的國家科研戰略布局,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提供了堅實支撐。

  不斷改革探索獨具特色的體制機制。進行一系列具有開拓性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一整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科技體制機制,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重要保障。1985年以來,“三元結構”分配制度、競爭擇優的科研資助體系、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等一系列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充分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科技計劃體系、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改革等賦予科學家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權,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全面開創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科技創新正處在實現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引發科技創新范式的變革和全球創新格局的重構,同時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既為我國科技創新帶來新的戰略機遇,也提出了新的嚴峻挑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科技界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開創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科技工作者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新中國科技創新的偉大事業中,把國家的需要、人民的期待置于個人利益之上,不懈追求、接續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塑造出以“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為集中體現的創新奮斗精神,充分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的優秀精神品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技人才開拓創新、奮勇前行。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科技創新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國明確了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即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圍繞這一系列宏偉目標,黨中央從戰略布局、發展路徑、攻堅任務、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頂層設計和一系列戰略部署,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自覺擔負起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光榮使命,勇挑時代重擔,勇做創新先鋒,書寫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新篇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 白春禮

  • 相關閱讀
  • 柔性電子技術 驚艷遠不止于折疊屏

      得益于柔性顯示技術的折疊屏手機已經問世,這,就是柔性電子技術的全部了嗎?當然不是。   近日,第二屆柔性電子國際學術大會(ICFE2019)在杭州舉行。會議期間,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和光明網還聯合舉辦了第二...

    時間:07-17
  • 產業要發展 標準不可缺

      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還需標準先行。7月15日,第三屆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會在重慶舉行,本屆大會以“創新引領,互聯互通”為主題,近千名海內外專家及企業代表參會,并就相關議題開展深度交流。   在大會2019...

    時間:07-17
  • 被抽“蘋果稅”在線醫療平臺提出質疑

      俗稱為“蘋果稅”的蘋果商店服務費延展到在線醫療平臺。   近日,多家在線醫療平臺收到蘋果公司要求,應用內購買需要使用IAP(In App Purchase 應用內購買)服務,并繳納30%的交易所得。   截至目前,多...

    時間:07-16
  • “技術+模式”激發商業航天發展紅利

      不久前,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的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在我國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將七顆國產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試驗。而在美國...

    時間:07-16
  • 垃圾分類能否“扔”出新風口

      七月初,上海開始實施的生活垃圾分類政策,讓“垃圾分類”一夜之間成了“網紅”,引發熱議。   近日,住建部給出了時間表,到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垃圾分類”...

    時間:07-16
  • 上海浦東:從六大“硬核”產業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上海7月14日電(記者 王默玲)記者從上海浦東新區獲悉,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是今年以來浦東經濟運行的兩大關鍵詞。“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和“智能造”這六大“硬核”產業...

    時間:07-15
  • 急性大出血 “超級創可貼”3分鐘搞定

      人們已經習慣了輕微的擦傷用創可貼來止血包扎,方便簡單。但如果出現動靜脈大血管破裂的噴射式出血,甚至如斷肢等人身重大傷害的急性大出血,能不能有一個“超級創可貼”,第一時間自己包扎、快速止血,快速...

    時間:07-15
  • 院士向“青稞”疾呼:最怕你們沒激情

      “受制于人的‘痛’不改變是不行的,我最害怕的,就是你們青年科研人員、青年學生沒有激情——沒有了激情,也就沒有了創造力!”   說這話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韓杰才。   話畢...

    時間:07-15
  • 天宮二號將于近期擇機受控再入大氣層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根據計劃安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計劃于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擇機受控離軌并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西經160度~90度、...

    時間:07-15
  • 人工智能仍在資本“風口”

      2018年,我國人工智能企業融資額3832.22億元,為全球第一。行業無論從融資額還是應用都表現出良好的成長性。   近日,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19...

    時間:07-1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富宁县| 突泉县| 昭苏县| 京山县| 怀远县| 纳雍县| 东莞市| 庆阳市| 壤塘县| 昆山市| 肇州县| 龙江县| 尼勒克县| 朝阳市| 延寿县| 平江县| 平阴县| 宣城市| 九江县| 沙田区| 海丰县| 大同市| 南投县| 文水县| 荣昌县| 天全县| 博乐市| 弋阳县| 陆河县| 左权县| 开鲁县| 开原市| 晋州市| 波密县| 响水县| 冕宁县| 穆棱市| 清原| 抚松县| 都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