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近日從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溝遺址出土的5300多年前的陶塑人像,由敖漢旗史前文化博物館提供。)
記者日前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委、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赤峰市敖漢旗興隆溝遺址發現一尊距今5300多年、屬于紅山文化時期的精美陶塑人像。這尊呈現男性特征的陶塑人像為整身、盤坐,頭戴盤索冠,口圓張,雙目圓睜,兩臂交叉,右手用力按在左手上,陶塑人像表情生動、造型逼真細致。
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陶像的動作和表情是正在用力呼喊的狀態。在細部塑造上,可以看到他正在圓張口部奮力呼喊,由于口部用力很大,帶動著他的鎖骨和脖頸凸起,兩只手也使勁按在腹部,手和小臂的筋肉因用力而凸起。如此生動細致的陶塑堪稱5000多年前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創造的偉大藝術珍品。
據赤峰市敖漢旗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田彥國介紹,2012年5月下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與敖漢旗史前文化博物館考古人員在興隆溝遺址調查測繪時發現幾塊特殊的陶塑殘片,多年的經驗使他們敏銳地感覺到,這些陶片有可能會拼對出人像面部和上身。隨后,經對發現陶片的區域進行搶救性清理、發掘,先后發現65塊破損陶片。7月6日,考古人員將陶塑人像成功復原。該人像系泥質紅陶捏塑而成,通高55厘米,其中頭長20.7厘米,身高33.08厘米,底部直徑21厘米。這是中國迄今首次發現的一件史前陶塑人像。
對于這次考古發現的重大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將其概括為:一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二是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當中重要新成果;三是對紅山文化乃至遼河流域的文明演進過程,包括當時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四是人像藝術和造型體現了史前藝術結晶,當時的雕塑技術令人震驚。該陶塑人像在敖漢的出土再次證明了敖漢旗包括敖漢所在的赤峰是紅山文化的中心之一。(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