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境內日前發現一株16米長的樹化石,具有較高的藝術和考古研究價值。
據了解,這株樹化石年輪、樹干、樹斑清晰可見,直徑為60厘米至130厘米,是由巴音前達門蘇木巴音查干嘎查牧民傲特根巴特爾在放牧時無意中發現的。他說:“我放羊的時候看見這個東西,就往下挖,沒想到挖出了樹化石。”
在接到相關報告后,烏拉特后旗政府和當地收藏協會負責人及時趕到現場,組織專業人員對樹化石進行搶救性發掘。在保護性轉移工作完成后,烏拉特后旗政府將邀請專家對樹化石的種類、形成時期進行鑒定。
樹化石又稱硅化木、木化石,形成于5千萬年到1億5千萬年以前,是古老森林由于地殼變動進入地層,經過千萬年到數億年石化作用形成。烏拉特后旗北部與蒙古國接壤,曾出土過世界罕見的原角龍全骨骼化石和原角龍長形蛋化石,是中亞地區重要的晚白堊紀恐龍化石產區,被譽為“恐龍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