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由于此前有過演練,乘務員、乘警、檢車長等都心里有底,并不慌亂。王巧芬立即分工,乘警長孫昭負責16-18車廂的旅客,將旅客向后疏散到車外,然后再撤到橋外的幾個施工單位的工棚內;王巧芬和另一名乘警去11-15號車廂,將旅客疏散到前面的臥鋪車廂。“乘務員是最后下車的!”王巧芬說,旅客下來后,大家還在車廂里巡視一圈,確認所有旅客都下車了,才離開車廂。
王巧芬說,險情發生時,列車上的乘務員都能按照曾演練過的應急預案,緊急疏散旅客,旅客們也很配合,沒有怨言。
列車乘警長孫昭
“讓小孩、婦女和老人先出來”
在疏散旅客的危急關頭,列車乘警長孫昭與列車長一起進行了分工:孫昭從后向前組織疏散,翟強和列車長從前向后組織疏散。
列車的16、17號車廂變形最嚴重,車門怎么也打不開,孫昭、翟強和列車長就引導著車上的旅客從列車尾部的郵政車走出來,孫昭一面疏散旅客,一面大聲叫喊:“大家不要慌,讓小孩、婦女和老人先出來,我們一定保證大家的絕對安全。”聽到民警的呼喊,旅客中的哭鬧聲小了,大家鎮靜地排著隊伍,依次從郵政車廂疏散出來。實習記者 宋飛鴻 記者程斌 通訊員 常誠 吳博
列車長王巧芬
“幸虧平時練得真”
“任何人遇到這種情況,開始肯定會慌張,但是經過演練的人,心里有底,按照程序一步一步來,不僅能在危險來臨時穩定情緒,更重要的是節約時間,把損失減到最小。”列車長王巧芬說,“幸虧平時練得真。”
副列車長張亮告訴記者,乘務員中最大的52歲,最小的21歲,當晚上7時多,旅客被全部轉上另一列列車,大家才終于放心了。當晚10時他們顧不上洗個澡換身衣服,連夜登上火車返回西安,盡管大家都躺在臥鋪上,卻沒有一個人能睡著。本報記者 周沐輝 李琳
西安鐵路局客運段職工教育科科長
6月下旬 乘務組曾參加演練
據西安鐵路局客運段職工教育科科長李平介紹,演練基本上為“一月三小練,一年三大練”。一月三小練,指的是每月三次的小型演練,參加人員一般為班組的四五個人,規模大點的為七八個人,演練內容不僅包括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還包括服務、禮儀等方面的演練。
大型演練一般每年有三次,為全員參加,演練力求貼近“實戰”。遇到緊急情況,一般由列車長對人員進行分配,在模擬的環境下,對每個人在各種情況下應處的位置、應采取的措施等都有詳細要求。
據了解,今年6月下旬,客運段曾組織了一次大型演練,本次K165次乘務組曾“參戰”,正是因為這次演練,讓列車長、乘務員有了親身體驗,才能在危險來臨時,及時、迅速做出正確選擇。 本報記者 周沐輝 李琳
西安鐵路局客運段安全科科長
遇到情況 靈活應變最重要
“遇到緊急情況,靈活應變最重要”,客運段安全科科長白建昌說,“如果這次列車長不能靈活應變,墨守成規的話,損失可能會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