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月20日電 (記者 李佩珊)“2021年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55%,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10%。”1月2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咸輝在銀川展示寧夏2021年“成績單”。
當天,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銀川開幕,咸輝作政府工作報告。
寧夏位于中國西北部,地域面積不大,但煤炭、風能、太陽能等多種能源富集互補,具有綜合開發的優越條件。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能源供給緊張等不利形勢,寧夏2021年科學預判“前高后低”增長走勢,統籌進行綜合調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利潤增長1.1倍。據統計,寧夏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達4522.3億元,增長6.7%,兩年平均增長5.3%,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式現場,代表聆聽工作報告。 于晶 攝為將“塞上江南·神奇寧夏”的獨特魅力充分展示,讓寧夏“好東西”走向海內外更多消費者身邊,寧夏2021年創新線上線下辦會模式,舉辦第五屆中阿博覽會、首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同時實施促消費“四大工程”,舉辦“兩曬一促”活動,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5%和40%,網上零售額增長46%,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50%以上。
“1133個重點項目全面實施、全球最大的寶豐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正式投產、寧夏首條穿越沙漠腹地的烏瑪高速順利通車……”咸輝表示,在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成為穩增長的強大引擎基礎上,寧夏狠抓九個重點產業,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寧夏樞紐、首個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清潔能源、新型材料等新興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速,制造業比重達63.6%。同時,寧夏新建高標準農田96萬畝,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奶牛存欄連續兩年增長20%以上,“寧夏枸杞”躋身中國區域農業產業品牌影響力前十位。
在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破零”的鼓舞下,寧夏2021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投入強度達1.56%,排名居全國第19位、西北第2位。
2022年,寧夏將完成投資2000億元,力促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工程早日開工。同時,寧夏將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做活“旅游+”產業,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我們將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助推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大發展、快發展,打造中阿博覽會、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平臺,發揮銀川綜合保稅區、各類口岸和開發區功能,加快中國(銀川)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以更高水平擴大開放合作。”咸輝說,2022年,寧夏將加密國內外城市直達航班航線,穩定運營國際貨運班列,發展公鐵海多式聯運,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同時鼓勵引導更多企業,投資綠色食品、葡萄酒、枸杞、肉牛和灘羊、奶產業,更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寧夏優質資源和產品家喻戶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