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3月4日電 (記者 張一辰)“截至2021年11月底,陜西省12個市(區)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已全部經各市(區)政府(管委會)發布,以此為核心的全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初步建立。”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李強4日表示。
當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該省“三線一單”工作開展情況。
所謂“三線一單”,是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其目的在于為區域內的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項目引進等提供“綠色標尺”,促進產業發展與環境承載能力相結合,倒逼企業等主體走上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之路。
圖為黃河壺口瀑布。資料圖 張一辰 攝2021年,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共完成66個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涉及投資約199.3億元人民幣。對不符合環保政策或環評文件質量要求的7個項目不予審批或暫緩審批。
近年來,陜西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綠色轉型取得成效。秦嶺的綠色由“淺”入“深”,黃河流域水質由“濁”變“清”,成為陜西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縮影。
談及優化生態環境保護空間格局的問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四級調研員文奕表示,“三線一單”是根據區域不同的資源稟賦提出相應的環境準入要求,為全省各地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支撐,此舉提高了生態環境管理的系統化和精細化水平,使“綠色標尺”變為綠色發展的指揮棒。
李強表示,嚴格落實項目環評集體審查制度,在管控重大項目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同時,嚴格實施區域削減等措施,以此推進全省環境質量改善。對全省煤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六個涉“兩高”(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進一步加嚴環評審批關口,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