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5月30日電 (楊英琦)北京時間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以下簡稱:航天科技四院)承擔了被譽為航天員“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統的全部動力裝置,守護航天員順利“遠航”。
由于頭頂標志性的形似“避雷針”的裝置——火箭逃逸塔,長征二號F火箭成了長征系列“家族”中辨識度最高的一款火箭。
火箭逃逸救生系統由大小10臺固體火箭發動機組成,具有瞬間產生巨大推力的特點。它的作用是一旦火箭在發射升空階段出現危及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故障,能夠按指令點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時間內,迅速將載有航天員的飛船艙體帶到2千米至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帶,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火箭上的“救生艇”。
據了解,該逃逸救生系統由低空和高空兩組發動機組成,分別承擔從火箭起飛前30分鐘到起飛后120秒,起飛后120秒至200秒左右兩個時間段內的救生任務。
第一階段為低空逃逸,救生任務主要由逃逸塔完成,被稱為“有塔逃逸”。逃逸塔由大小6臺固體火箭發動機組成,在火箭起飛前30分鐘到起飛后120秒內,飛行高度39千米以下時,如遇重大故障,逃逸主發動機會配合偏航俯仰控制發動機,像拔蘿卜一樣,將航天員乘坐的軌道艙、返回艙從火箭整流罩中拖拽到1500米至2000米外的安全區域,再通過攜帶的降落傘減速,安全著陸到地面。
第二階段為高空逃逸,救生任務主要由安裝在飛船整流罩上的4臺高空逃逸發動機完成,被稱為“無塔逃逸”。火箭飛行時間120秒至200秒、飛行高度39公里至110公里期間,一旦逃逸系統檢測出火箭發生了威脅航天員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系統會自動發出逃逸指令,或由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手動發出逃逸指令,高空逃逸發動機就會點火工作來完成救生任務。
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開展以來,航天科技四院研制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統固體發動機隨同長征二號F火箭一起,先后參加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六號”的多次無人、載人飛行和交會對接任務,助力完成了數次完美飛行,被譽為“航天員的生命之塔”。除此之外,航天科技四院還承擔了神舟飛船的全套結構密封系統等產品的研制生產任務,全程為空間站建設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