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20世紀80年代,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采用草方格方式治沙。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圖②:國營新華林場農田林網郁郁蔥蔥。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從衛星視角看荒漠化防治(美麗中國)

2023-06-20 08:2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20世紀80年代,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采用草方格方式治沙。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圖②:國營新華林場農田林網郁郁蔥蔥。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圖③:甘肅武威古浪縣,治理前的八步沙。
  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圖④:經過幾十年治理的八步沙林場(攝于2019年8月)。
  麥 田攝(人民視覺)
  圖⑤:陜西榆林白界樟子松人工造林示范區(攝于2009年3月)。
  董 婷攝(人民視覺)
  圖⑥:陜西榆林白界樟子松人工造林示范區(攝于2018年5月)。
  董 婷攝(人民視覺)
  圖⑦:山西右玉縣四臺溝村田園景色。
  新華社記者 詹 彥攝

編者按:“黨中央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相繼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本版推出特別策劃,從衛星遙感監測視角,展現我國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雙縮減”的實際成效,為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凝聚信心和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033萬公頃,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重點治理區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初步建立了法治、工程、考核、政策、科技推廣、調查監測等體系,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57.3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6.81%。其中,風蝕荒漠化180.74萬平方公里,水蝕荒漠化24.55萬平方公里,鹽漬荒漠化16.04萬平方公里,凍融荒漠化36.04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168.7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58%。

我國有毛烏素沙地、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呼倫貝爾沙地四大沙地。國家林草局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2002—2022年我國四大沙地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均呈增加趨勢,正值越大,代表植被覆蓋度越好,反映出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

“歸一化植被指數廣泛用于定性和定量反映植被覆蓋度及其生長活力。其中毛烏素沙地增幅最大,為43.44%;科爾沁沙地增幅為43.13%;呼倫貝爾沙地和渾善達克沙地增幅分別為4.88%和0.84%。”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專家表示。

專家介紹,在毛烏素沙地治理過程中,大力推廣前擋后拉、覆膜保水、灌木樹種截干等抗旱節水造林技術,尤其是樟子松造林技術的應用,使平均成活率提高至85%以上。在科爾沁沙地治理過程中,推廣了機械沙障治沙、復合沙障治沙、封育基礎上人工促進自然修復等技術模式。

通過持續系統治理,我國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持續“雙縮減”。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4個監測期凈減少。與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凈減少5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凈減少4.33萬平方公里。

沙區林草植被明顯改善。與2009年相比,沙區平均植被蓋度上升了2.6個百分點,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20年間林草綜合植被蓋度由39.8%提高到45.5%,“三北”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

風沙危害得到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風蝕總量較2000年下降約40%。

當前,我國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

2021年,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年度監測被納入林草生態綜合監測,以宏觀調查為主體,年度監測、專題監測和定位監測為補充的“空—天—地”一體化的荒漠化、沙化、石漠化調查監測體系已經建立,調查監測結果為國家生態建設宏觀決策提供科學詳實的依據。

2022年12月,國家林草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規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億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0.3億畝;到2030年,規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86億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0.9億畝。

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林草系統將堅持系統觀念、突出治理重點、堅持科學治沙、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在建設美麗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

(本報記者  董絲雨)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0日 10 版)

  • 相關閱讀
  • 舞蹈之美與散文之美相融合

      舞劇《朱自清》劇照。   揚州市歌舞劇院供圖  近日,江蘇省揚州市歌舞劇院創排的舞劇《朱自清》在清華大學上演。這部獲第十二屆“荷花獎”的舞劇作品,將舞蹈之美與散文之美相融合,贏...

    時間:06-22
  • 前5月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4.7%

      本報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杜海濤)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6.77萬億元,同比(下同)增長4.7%。其中,出口9.62萬億元,增長8.1%;進口7.15萬億元,增長0.5%;貿易順差2....

    時間:06-22
  • 嵊州越劇,與年輕人越走越近(藝近人和)

      圖為嵊州越劇演員在嵊州市甘霖鎮東王村演出。   陳上利攝  核心閱讀  嵊州修復了一批古戲臺,還自發形成了100多個越劇戲迷角,熱愛越劇的游客遍布各地,無論何時來到這里,總能找到...

    時間:06-22
  • 廣東為高質量發展匯聚強勁動能(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開局之年,嶺南大地充滿發展活力——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探索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范,加快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落地落實;  湛江徐聞港加快打造連接粵港澳大...

    時間:06-22
  • 民間音樂在心里生了根(足音)

      郭淑珍速寫。  蔡華偉繪  “六一”是孩子們的節日,這一天也是郭淑珍教授的生日。  2023年5月31日,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為人民而歌唱”音樂會,郭淑珍在不同時期培養的學生代表紛紛登...

    時間:06-22
  • 行到三峽必有詩(跟著唐詩宋詞去旅游)

      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唐)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壁立千仞,青山如削,夏日三峽,楊柳垂拂青條,流水平如鏡...

    時間:06-22
  • 時值仲夏 節分端午(詩詞里的中國節·端午)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仲夏時節,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等,它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一樣,都是中國民間重要傳統節日。  端午,是一個...

    時間:06-22
  • 牢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綠色家園)

      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藏羚羊。   新華社記者 姜 帆攝   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   孫慧軍攝(人民視覺)   廣西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在...

    時間:06-22
  • 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生態論苑)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奠定生態環境基礎,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仲夏時...

    時間:06-22
  • 構筑抵御風沙的綠色防線

      三北地區是指我國的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分布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廣袤的戈壁。如今,綿亙萬里的“三北”工程已構筑起一道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防線,取得巨大生態、經濟...

    時間:06-22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贞丰县| 舒兰市| 轮台县| 昌江| 丰顺县| 苍溪县| 莆田市| 建瓯市| 旺苍县| 洪湖市| 宁化县| 交城县| 全南县| 本溪市| 乡城县| 金山区| 嵩明县| 西平县| 延长县| 眉山市| 安新县| 淮滨县| 会宁县| 延寿县| 怀远县| 星子县| 乐东| 什邡市| 嘉兴市| 宣化县| 武宁县| 泽州县| 砀山县| 张家川| 甘南县| 祥云县| 娄底市| 迁安市| 尼玛县| 葵青区|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