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3月22日電(陳秋霞 駱遠柱)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22日介紹,2014年至2023年,十年間,廣西水利系統攻難點、破梗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如今,廣西水資源保障堅強有力,應對旱澇更顯從容,河湖煥了新顏,山川添了秀色,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資料圖:航拍大藤峽水利樞紐。廣西水利廳供圖護佑江河安瀾更有底氣
廣西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臺風、洪澇等災害多發重發。長期以來,水患嚴重影響著廣西經濟社會發展。
十年來,廣西水利部門加快補齊軟硬件方面短板不足,打好“工程牌”,運用“組合拳”,織牢織密防護網,堅決守護江河安瀾,護佑百姓安寧。
廣西持續推進建設防洪工程體系,西江中下游形成了天生橋一級、龍灘、大藤峽等水庫和堤防組成的防洪體系,郁江中下游已形成了由堤防和百色、老口水庫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柳江形成了柳江干流沿江堤防、支流貝江落久水庫組成防洪工程體系等。
隨著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不斷完善,廣西防汛抗旱工程標準明顯提高。這十年,廣西成功抵御125次洪澇災害,有效應對17次干旱災害,累計減少受災人口824萬人,防洪減災效益192億元,抗旱效益累計49億元。
近年來,廣西建立了以廣西山洪災害預報預警、防汛抗旱態勢分析、水庫群聯合調度為主的系統平臺,實現對衛星云圖、氣象雷達、實時降雨、預報降雨、江河水情和旱情的實時監控。
密織江河水網更有動能
當前,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馱英水庫及灌區、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龍云灌區、下六甲灌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兩橫八縱、六河連通”的廣西水網主骨架加速構建。
落久水利樞紐、大藤峽水利樞紐、樂灘水庫引水灌區、百色水庫灌區、廣西西江干流治理工程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并陸續發揮效益。
十年來,廣西水利建設項目落實中央資金約532億元,吸納就業人數超26萬人。
廣西作為入選全國第一批7個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試點,印發了相關文件,推進廣西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
資料圖:落久水利樞紐。廣西水利廳供圖潤澤良田萬畝更有保障
在大江大河、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廣西全盤布局,科學規劃,做足“水”文章,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6月,總投資80億元的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開工建設。同年8月,總投資52.78億元的廣西玉林市龍云灌區工程開工建設。
廣西在水網中強調要完善農業灌區網,圍繞廣西六大農業主產區,重點打造桂中盆地、南流江三角洲、潯郁平原,右江河谷、桂北、桂西南六個區域灌溉網,解決廣西糧食和糖料蔗等主導產業的有效灌溉問題,保障廣西糧食安全,推進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
十年來,廣西下達投資35.75億元,相繼實施了11個大型灌區和70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2023年底,全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25,比2011年的0.424提高23.8%。
厚植民生福祉更有擔當
“現在一擰水龍頭,就能用上清澈干凈的自來水,這對我們來說是幾代人的夢想。”南寧市隆安縣都結鄉隴選村村民李日良感慨良多。
隴選村所在的大石山區曾是廣西飲水安全保障程度最低的集中地區,缺水鎖住了當地民眾脫貧振興之夢。
廣西下大力氣誓要啃“硬骨頭”,大石山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大會戰在此打響,全面解決大石山區飲水安全問題,累計完成總投資22.12億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599處,對1.5萬座無蓋水柜增加蓋板、配套凈化消毒設備2.3萬套,共解決了116.9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十年間,廣西共完成農村飲水安全(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總投資179.23億元,供水受益人口2514.98萬人,按現行標準全面解決了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呵護河湖健康更有手段
擁有領跑全國水質的廣西,把治水和興水有機結合,從保護到發展,江河湖泊面貌實現歷史性改善,良好的生態不斷釋放出巨大動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這十年,河湖長制全面推行,廣西共落實2710名總河長、2.6萬名河湖長,全區18014條河流、19個湖泊、4274座水庫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
河湖長制全面建立以來的8年間,廣西全面完成河湖劃界,全區排查清理整治河湖“四亂”問題共1.4萬個,建成349條(段、個)美麗幸福河湖,南寧秀美邕江、柳州百里柳江、桂林兩江四湖、河池下枧河等成為壯美廣西人水和諧的靚麗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