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長臂凌空揮動,鋼梁穩穩吊裝到位;焊槍火花不時閃爍,機械轟鳴交織回蕩……“五一”假期,湖北荊門高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里,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超級工廠項目二期建設工地上,一座現代化廠房拔節生長。
“一期工廠去年底投產,二期廠房今年開工,力爭明年建成。”盯產線、盯工地,億緯鋰能副總裁、超級工廠產業化負責人彭愛成很忙,“大伙都鉚足了勁趕工期”。
作為國內鋰電池行業頭部企業,億緯鋰能在荊門投建的超級工廠項目規劃總投資108億元。接連擴產,這家民營企業的信心從何而來?
市場有潛力。彭愛成介紹,超級工廠主要生產超大容量儲能電芯,應用于船舶、電力、通信等行業,市場需求旺盛,“今年以來訂單量明顯增加,滿產滿銷。”
創新添動力。“新能源賽道拼的是技術沉淀和持續投入。”彭愛成說,公司的超大容量儲能電芯,不僅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還綜合運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讓每支電芯都有獨立“護照”,可實現全生命周期溯源。
政策更給力。荊門高新區發改局干部張國慶,常駐企業辦公。2022年,荊門高新區為億緯鋰能成立服務專班,張國慶是其中一員,“專班已為企業解決電力擴容、物流通道等200多個問題,助力二期工廠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開工。”
億緯鋰能曾面臨一個“老大難”問題——鋰電池運輸成本高。
一條鐵路打破發展瓶頸。1個多月前,湖北首條鋰電池鐵路運輸示范線在荊門試運行,企業生產的電池可由鐵路運至廣西,再通過海運發往歐洲……降成本、拓市場,深度參與全球競爭。
“產業園越來越有‘家’的感覺了。”從廣東惠州總部來到荊門的億緯鋰能員工朱海華見證著這里的變化,“最初,這附近還是一片荒地,打車都難。”
推動產城融合,破解“產強城弱”難題,荊門高新區以完整城市形態建設產業園。“附近新建了青年公寓、學校、醫院、商超,讓員工們工作順心、生活舒心。”彭愛成告訴記者,“我們全家都從廣東搬來這里了。”
營商環境提質增效,讓“頭回客”變“回頭客”。自2021年首次在荊門布局電池產線以來,億緯鋰能已規劃建設12個廠區,職工近1.5萬人。“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我們將繼續加碼投資,在荊門新建標準化工廠和企業研究院。”彭愛成說。
驅車行駛在荊門高新區,鋰電池相關企業一家接一家。“在億緯鋰能帶動下,40家上下游企業落地,形成一條年產值近千億元的產業鏈,實現從原材料到回收利用的閉環。”高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遼介紹。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荊門高新區以鋰電池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96.34億元,同比增長41.1%。
天色漸晚,工地依舊熱火朝天。工人頭戴探照燈,踩著鋼架接力作業,卡車進園區,又一批建材卸在堆場……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5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