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5月6日電 (記者 許青青)據中山大學6日消息,為加快培養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該校將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新增4個“人工智能/計算機+”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以下簡稱“雙學位項目”),并面向在校學生推出9個相關微專業,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
據介紹,新增的4個雙學位項目將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作為單列專業公開對外招生。其中,“金融學+計算機”雙學位項目(鄒至莊班)由嶺南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共同建設,采用“新文科+新工科”的培養模式,在夯實通識教育與數理基礎的同時,結合經管知識、前沿技術與行業實踐,培養具有新經濟戰略思維、復合知識結構與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軍人才。
“管理學+計算機”雙學士學位項目(霍英東班)由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霍英東基金會聯合打造,A+學科(工商管理)和ESI前1‰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叉共促,設置AI與大數據管理、數字技術與創業創新兩大選修方向。“金融學+人工智能”雙學位項目由國際金融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聯合推出,整合金融學核心課程與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打造“新商科+新工科”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還與粵港澳大灣區頭部金融機構、頂尖科技企業共建實習基地,提供“金融+AI”等各類實踐平臺。
“大氣科學+人工智能”雙學位項目由大氣科學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合作建設,聯合國家氣象局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實驗室以及華為、大疆等領軍企業,建立校外實踐基地,構建“產學研用”培養模式。
對于在校學生,面向各年級學生推出9個有關微專業:人工智能經濟學,計算、數據與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無人系統,數字化服務運營,技術、藝術與文旅創新,人工智能,智慧交通,創新、創業與金融科技。
據悉,“微專業”可以理解為優中選優的系統化課程模塊,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較為系統的跨學科知識儲備,更高效、更敏銳地發現學習興趣。學生完成微專業培養方案的各項要求后即可申請微專業證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