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9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有關負責人就《意見》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意見》發布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來,機動車尾氣已經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34%以上,其中重型貨車占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80%。對于大部分城市中心城區,機動車排放已經成為PM2.5的首要貢獻者,北京、深圳、成都等大型城市機動車污染排放占比超過40%。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移動源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等文件提出,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強化移動源污染控制,切實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意見》的出臺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具體舉措,通過改進和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長效機制,推動解決機動車領域環境污染和弄虛作假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助力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問:《意見》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意見》按照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堅持重點治理、依法治理和數智治理。
一是圍繞機動車排放領域突出問題,重點加強重型貨車和機動車排放檢驗維修機構監管,嚴厲打擊超標排放和弄虛作假問題。同時做到有壓有減、改革便民,對于守法情況好、環保穩定達標的柴油貨車,放寬年檢要求。
二是圍繞貨車排放責任鏈條,落實生產者、所有者、使用者和服務者責任,通過推動生產廠家、運輸公司、用車大戶、檢驗維修機構等單位依法履行環保要求,包容審慎處理,加強幫扶指導,共同營造機動車守法良好氛圍。
三是圍繞機動車個體分散、污染流動、違法可逆等特點,發揮科技裝備和數智化手段作用,通過跨部門數據共享和協作配合,加強智能監管和問題精準識別,減少對守法者的打擾,全面提升管理質效。
問:《意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意見》共包括五方面具體舉措。
一是指導重型貨車落實合規達標排放要求。通過路檢路查、入戶抽查、遙感監測等方式,加強重型貨車污染排放監管。
二是強化機動車排放與檢驗維護治理。嚴格檢驗機構準入、日常運行和退出管理,規范維修機構維護治理行為,加強檢驗與維護閉環管理。
三是推進機動車排放源頭管理。指導新車生產企業完善數據防篡改功能設計。對因設計生產缺陷造成污染排放車輛及時召回。利用補貼手段推動老舊車輛報廢更新。
四是強化數據共享和協同聯動。推進各部門各層級數據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部門聯合工作機制。
五是提升數智化監管能力水平。利用大數據分析和科技手段,精準識別違法線索。配強監管隊伍和科技設備。
問:根據《意見》,加強重型貨車環境監管和污染治理,將采取哪些措施?
答:重型貨車排放監管是機動車監管的重中之重。總體按照有減有壓、寬嚴相濟的工作思路,既要讓守法者得到實惠,又要督促違法者及時整改,通過合規達標排放實現污染減排。
一是突出監管重點。將重型貨車納入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計劃,圍繞用車大戶、運輸公司、港口碼頭、物流園區等開展入戶檢查,依托現有治超站、重要交通卡口等開展路檢路查,發揮遙感監測、黑煙抓拍等技術篩查手段作用,重點發現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裝置、不正常添加尿素、不正常運行OBD系統、擅自改裝污染控制裝置、擅自篡改OBD、冒黑煙等“三不兩改一黑”問題。
二是包容審慎處理。對于發現問題的車輛,提醒督促車主及時維修治理,逾期未改正或屢查屢犯的,列入重點管理清單,告知運輸公司和重點用車單位加強管理。構成違法行為的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但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給予適度容錯和改正空間。
三是試行差異化管理。對于守法情況好、排放穩定達標的3.5噸以上柴油貨車,試行免檢政策,可以由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實施,免于當期上線排放檢驗。
問:《意見》中提出,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的監管重點包括哪些方面?
答:對于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更加突出全鏈條監管。
對于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嚴格準入環節管理,要求統一采用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一般程序,并增加軟硬件和環保審查要求。嚴格日常監督管理,圍繞出具虛假報告、出具不實報告、檢驗不規范等三類情形,重點檢查人為干擾采樣過程、擅自放寬檢驗方法、使用作弊軟件或硬件、偽造或篡改檢驗數據、替車替氣檢驗等弄虛作假問題。對于主觀故意違法的機構,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管理類、不規范檢測等問題,注重教育和引導。嚴格退出管理,針對被追究刑事責任、兩年受過2次行政處罰、弄虛作假涉及10輛以上車輛等嚴重違法機構,要依法取消其檢驗資格。
對于機動車維修機構,落實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要求,有效推進超標排放車輛維護修理,通過信息閉環加強超標排放閉環監管,減少汽車污染物排放。
問:如何推進機動車排放領域長效系統治理?
答:要做好機動車排放領域系統治理,需結合機動車排放領域特點,凝聚部門監管合力,發揮數智賦能、科技支撐作用。
一是加強部門協同。機動車環境管理相關環節多、涉及部門多,需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各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執法聯動、案件移交、源頭追溯等工作機制,統一案件定性、案件管轄和證據規格。對生產、銷售、使用作弊軟硬件,破壞、篡改車輛污染控制裝置等違法利益鏈案件,加強跨區域協作,加大聯合懲戒力度,深化行刑雙向銜接。
二是加強信息共享。大力推動跨部門信息共享,打通機動車檢驗與維護、監管處罰等信息,打破數據壁壘。持續加強跨區域、各層級數據互通,加快跨行政區排放檢驗結果互聯和關鍵過程數據三級聯網,實現機動車行政檢查和處罰記錄信息全國互聯互認,形成全國機動車環境監管“一張網”。
三是加強數智賦能。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建立AI分析模型,精準識別機構弄虛作假、貨車弄虛作假和超標排放等違法問題,溯源超標車輛生產企業和相關機構。同時,加強專業隊伍和科技裝備能力建設,全面提升隊伍信息化和裝備智能化水平。
問:下一步,各地如何有效推進《意見》落地?
答:地方主管部門應緊緊圍繞機動車排放領域監管全鏈條,扎實做好《意見》實施。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確保職責清晰、任務明確、措施到位、責任到人。加強督導調度,壓實各方責任。積極宣傳好的經驗做法,發揮導向示范作用,加大嚴重違法問題曝光力度,查處一個、警示一片、教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