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光衛星智慧農業農村綜合指揮平臺界面。  長光衛星供圖">



  長光衛星智慧農業農村綜合指揮平臺界面。
  長光衛星供圖







  李巖在加工反射鏡。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

2025-05-15 08:4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長光衛星智慧農業農村綜合指揮平臺界面。

  長光衛星供圖

">

  長光衛星智慧農業農村綜合指揮平臺界面。
  長光衛星供圖

  李巖在加工反射鏡。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

">

  李巖在加工反射鏡。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

  “吉林一號”寬幅衛星總裝現場。

  長光衛星供圖

">

  “吉林一號”寬幅衛星總裝現場。
  長光衛星供圖

  “吉林一號”是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2015年,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號”星座首組4顆衛星成功發射,開創我國商業衛星應用先河。10年間,“吉林一號”星座研制團隊累計授權發明專利280余項,實現117顆衛星在軌運行。日前,本報記者走進長光衛星,了解“吉林一號”團隊開展科研攻關、提供信息服務的故事。

  ——編  者  

  

  走進長光衛星數據大廳,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大片青綠交錯的影像呈現在屏幕上。依托“吉林一號”遙感衛星高分辨率成像技術,工作人員查看山西省某縣小麥長勢,系統將農田標注為不同色塊,綠色表示長勢較好,黃色代表長勢正常,紅色則提示需施肥或灌溉。“與往年衛星數據相比,這片地區的紅色區域較少,代表大部分區域小麥長勢正常。”長光衛星副總經理王棟介紹,工作人員會將作物長勢、建議重點關注區塊等信息形成報告傳給用戶,幫助其制定春管方案。

  長光衛星是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公司的一間辦公室里,留存著一沓泛黃的設計草圖——“吉林一號”星座首組4顆衛星概念圖。2015年10月,這4顆衛星成功發射,拉開我國商業航天的大幕。10年間,這支團隊持續助力我國商業航天不斷向前。

  “就像蒙眼穿繡花針”

  逼近技術極限,提高相機質量,面向市場推出高清遙感數據和標準化通用工具

  在長光衛星展廳,陳列著“吉林一號”第一至四代衛星模型。展廳盡頭,是一幅巨型的長春市區高清遙感圖,足有400平方米。細看,小區、廠房、車輛、河流、綠地等清晰可見。這張圖正是由“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生成。

  2024年9月,長光衛星發布了世界首個高清全球年度一張圖——“吉林一號”全球一張圖。這張圖累計覆蓋面積1.3億平方公里,實現了除南極洲、格陵蘭島外的全球陸地區域亞米級影像全覆蓋,使用分辨率為0.5米的影像占比超90%,整體云量小于2%。

  “影像分辨率0.5米意味著衛星在50萬米高空能夠捕捉到的地表最小細節尺寸。影像中的一個像素點,代表實際地面0.5米見方的區域。影像分辨率數值越小,代表分辨率越高,拍攝的細節也就越清晰。”“吉林一號”衛星型號總設計師張雷介紹。

  2022年,張雷帶領團隊開展“吉林一號”寬幅02星的設計研發工作,當時,相機精度已經逼近技術極限,往前的每一步都極為困難。張雷說,需要讓相機部組件空間軸進一步精準對齊,可空間軸的具體位置并不可見,“就像蒙眼穿繡花針”。團隊不分晝夜,尋找、對齊、測量,失敗再重來……兩個月后,“吉林一號”寬幅02星平均系統波像差從0.073波長提高到0.056波長,影像質量提高近10%。

  拍到高清影像,怎么用?

  打開遙感衛星影像庫,某地的綠色樹木、白色樓宇間,夾雜著一大片土黃色色塊。“這片區域正在施工,土黃色色塊代表的是裸土揚塵源的重點監測區域。”王棟介紹,通過定期監測影像,配合人工智能算法,能快速識別揚塵源,幫助有關部門開展污染督察與治理。“再比如,2023年,某個林區發現疑似松材線蟲疫情,傳統人力排查需數月,而‘吉林一號’衛星通過識別樹冠顏色變化,3天便識別、鎖定感染區域,第一時間上報林業部門定向消殺處理。”王棟說。

  隨著“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逐步增多,長光衛星著力開放影像數據使用渠道。“技術發展與開拓市場相輔相成,我們還上線了測距、標注等標準化通用工具,方便用戶使用這些數據。”王棟說,公司已同千余家下游企業建立合作,2024年營收超8億元。長光衛星還研發了國內首個“遙感+人工智能”APP——“吉林一號網”,注冊用戶已超18萬人,切片影像數據在線調用次數破1400億次。

  “打造衛星的‘眼角膜’”

  開展自主研發,歷經數千次嘗試,掌握加工納米級精度反射鏡的技術

  生產車間,綠色地面,光可照人。一臺橙色機器人正在工作,操作臺上,一塊4開畫紙大小、深黑色的鏡片被緩緩打磨成型。“加工反射鏡,就像打造衛星的‘眼角膜’。”光學加工技術負責人李巖介紹,反射鏡可以將衛星采集到的地球光譜信息精準收錄進相機,進而生成圖片,是衛星的重要光學元器件。

  反射鏡加工精度為納米級,每道加工工序,都離不開團隊的自研自編。一些關鍵加工設備也曾依靠進口,可機器一出故障,只能委托外方維修,費用高、耗時長。

  “一定要造出屬于自己的設備!”2016年,李巖開始帶領團隊研制國產智能加工機器人。不出半年,機器人便有了雛形,“開頭順利得超乎想象。”李巖說,“可落到實際加工上,問題出來了——都是按標準規范操作,做出來的反射鏡精度就是不達標。”

  繼續研究。“試驗原料切得比巴掌還小,省下一點,就能再多做一次測試。”李巖說。

  逐漸有了答案:加工過程中,刀具會產生極微小的磨損,因此,對于全新的刀具和使用過的刀具,操作標準應該略有調整;再者,同樣一塊材料,加工其邊緣和中心部位時,刀具的力度、角度也需要調整……

  “要知道這些,只能靠自己摸索。”李巖感嘆。歷經數千次嘗試,2021年,智能加工機器人終于投產。“吉林一號”反射鏡主鏡加工時間從大約半年縮短到一個半月,加工成本降低兩成。

  “技術攻關光靠我們一家不行,需要上下游互相扶持。”長光衛星副總經理賈宏光說,“吉林一號”團隊還為多家公司提供技術、資金支持,在當地的扶持下,逐步形成超千家上下游企業參與的航天產業生態系統。“吉林一號”衛星部組件國產化率已達100%。

  “年輕人早晚會做得更好”

  開展頭腦風暴,鼓勵創新探索,為商業航天培育更多人才

  一層網面、一層銀膜……走進長光衛星熱控實施工藝車間,機械轉動,10分鐘后,一套兩平方米的多層隔熱組件制作完成。“衛星在軌運行過程中會面臨近300攝氏度的溫差,再經過進一步加工,它就會變成隔熱保溫的‘衛星外套’。”車間負責人吳清爽說,“放在幾年前,這個活兒需要3個人一起,忙活1小時。”

  “在熱控環節,80%以上的工序都能機械化,剩下的步驟,大家有啥想法?”趁著空閑,吳清爽招呼大家開個小組會。

  “衛星接地風琴片還要手工操作,一層層夾進隔熱組件。能不能讓機器人完成?”20多歲的宋秀志率先開口。

  “也沒那么簡單,衛星接地風琴片要求細致,不能出現任何的相對位移和變形。”有人提出質疑。

  “我之前了解過,在其他行業有類似的設備,我們能不能借鑒改造?”宋秀志琢磨著。

  …………

  一陣頭腦風暴,吳清爽最后發言:“既然有可行性,小宋你牽頭,去申請公司的小微項目。”

  “在‘吉林一號’團隊,有啥想法,大家都敢說敢試。”賈宏光說,“可能有做不好的時候,但要相信年輕人早晚會做得更好。”團隊給年輕人壓擔子,通過帶薪培訓、獎金等方式激勵創新,也不會因為項目失敗而作出處罰。

  為商業航天培育更多人才和新鮮血液,還要走出“吉林一號”。

  2022年,長光衛星上線了免費下載的“共生地球”APP,便于公眾免費體驗衛星遙感服務。長光衛星還面向社會舉辦多期免費培訓班,報名者除了相關領域從業者,還有許多有志于從事航天事業的大學生。

  賈宏光說,高頻次、低成本的商業航天發射正在成為現實,商業航天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但他信心十足。“到2027年底,公司在軌衛星數量預計將增至300顆。政策逐步完善,產業鏈和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給了我們繼續逐夢星辰的底氣!”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5日 06 版)

  • 相關閱讀
  • 鐵路運輸“加速跑”:1至4月旅客發送量創新高 旅游與跨境運輸雙豐收

      央視網消息:記者5月15日從國鐵集團獲悉,今年1至4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4.6億人次、同比增長5.9%,創歷史同期新高。  應對客流增長,運力大幅提升。今年1至4月,全國鐵路新投用一批新型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及時在...

    時間:05-15
  • 小麥也有“身份證” 豐收和播種在這里“同框”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生產國,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是冬小麥的黃金收割期,率先開鐮收割的是西南麥區,然后是長江中下游麥區、黃淮海麥區、西北麥區。西南麥區冬小麥面積1500萬畝左右、占我國冬小麥面積的4.5%。總臺央視...

    時間:05-15
  • 中拉互聯網發展與合作論壇見聞:雙向奔赴的數字浪潮

      中新網西安5月15日電 (李一璠 楊英琦)“參加此次論壇,不僅是我了解數字趨勢的絕佳機會,更是我深入了解政策、技術和商業合作潛力的平臺。”委內瑞拉籍自媒體人拉斐爾15日向中新網記者說。  當日,以“共享數字發展...

    時間:05-15
  • 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在擴大全民健康覆蓋面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 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15日在其社交平臺官方賬號轉發了國際勞工組織近日發布的《邁向全民醫療保障的中國經驗》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近年來在擴大全民健康覆蓋面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系統總結這些經驗...

    時間:05-15
  • 廣東高院部署60項任務推進新一輪司法改革

      中新網廣州5月15日電 (方偉彬 馬卓爾 劉建明)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15日發布消息稱,近日,該院印發《關于貫徹落實〈人民法院第六個五年改革綱要(2024—2028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60項重點改革任務。...

    時間:05-15
  • 滬上培訓解碼鄉村文旅“科技密碼”

      中新網上海5月15日電 題:滬上培訓解碼鄉村文旅“科技密碼”  作者 范宇斌  當鄉村振興遇上科技創新,文化底蘊碰撞數字浪潮,鄉村文旅將如何破局?日前,由致公黨中央主辦、致公黨上海市委會承辦的2025年致公黨中央產...

    時間:05-15
  • 安徽四大水利工程跨區域調水超10億立方米抗旱保供

      中新網合肥5月15日電 (儲瑋瑋)安徽省水利廳15日消息:截至目前,安徽省淠史杭灌區工程、引江濟淮工程、駟馬山引江工程、淮水北調工程四項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計跨區域調水11.64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合肥、江淮分水嶺地區...

    時間:05-15
  • 中國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 明確“路線圖”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支撐保障和組織實施等內容,為持續推進...

    時間:05-15
  • 臺商代表話發展:大陸始終是投資首選地

      中新社煙臺5月15日電 (記者 王嬌妮)“大陸始終是臺商投資的首選地,是我們堅實的后盾。”旺旺集團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15日在山東煙臺表示,臺灣的發展機遇在大陸。  當日,全國臺企聯第六屆常務理事會第五次會議暨海...

    時間:05-15
  • 商務部:中方敦促美方盡快停止232關稅措施

    中新網5月15日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15日表示,中方敦促美方盡快停止232關稅措施,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各方關切。 商務部1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對于特朗普稱這次降低關稅不涉...

    時間:05-1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成武县| 西丰县| 武城县| 平利县| 铜山县| 星子县| 辛集市| 芜湖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中方县| 喀喇| 正蓝旗| 都江堰市| 东城区| 塔河县| 隆昌县| 柳河县| 余江县| 洪洞县| 行唐县| 藁城市| 瑞丽市| 萍乡市| 五大连池市| 石嘴山市| 贵阳市| 延津县| 布尔津县| 平原县| 长治县| 长寿区| 柘荣县| 武冈市| 四会市| 钟山县| 措美县| 鹤壁市| 虞城县| 安阳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