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17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文化創新與青年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徐劍教授團隊17日在上海科技節·科技傳播理論分會上發布的《全球城市科技傳播能力指數2025》(下稱“評價報告”)顯示,紐約的科技傳播能力在40個城市中位居榜首,上海在本次評價中位列全球第六、亞洲第二。
本次評價涵蓋科學科創界的科技傳播、有組織的科技傳播、公眾參與的科技傳播與連通性供給水平共四項一級指標,系統性衡量了全球各主要城市科技傳播能力的最新發展狀況。評價報告覆蓋了全球六大洲的40個城市,案例分析更具代表性。
根據該評價報告,紐約在科學科創界的科技傳播、有組織(政府、媒體)的科技傳播、公眾參與的科技傳播三個維度協同發展,在各個維度均表現優異。倫敦則緊隨其后,憑借其在科學共同體活躍度、科學家傳播影響力以及城市科技創新活力等方面的出色表現位列第二。波士頓排名第三,憑借其頂尖的高校資源、活躍的科研氛圍以及多元化的傳播渠道,為全球科技傳播貢獻重要力量。
上海位列全球第六,在亞洲城市中僅次于東京,展現了其在科技傳播軟實力方面的顯著提升與快速崛起。在本次評估中,上海在公眾線下參與程度(第1)、主流媒體科普傳播力(第4)、科學家傳播影響力(第5)等維度表現尤為突出。上海通過豐富的科普活動和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吸引了大量公眾參與科技傳播,致力于將科技知識融入公眾生活。
此外,上海在科學科創界的科技傳播和有組織的科技傳播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近5年來,上海在《科學》《自然》《細胞》三大頂級期刊發文量占全國總量29.2%,充分體現了上海在前沿科技研究領域的強大影響力。這些成果不僅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也通過上海科技節等各種科技傳播活動,向公眾進行了廣泛展示和普及,激發了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進一步提升了上海的科技傳播水平和城市形象。
此外,上海市政府還積極推動“科普護照”計劃,鼓勵市民參與全市科普基地打卡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公眾的科技參與熱情。評價報告認為,未來,上海有望繼續引領全球科技傳播發展,為城市軟實力提升注入新動能。
評價報告還包括了各城市科技傳播能力分指標障礙度分析,詳細剖析了阻礙各城市科技傳播軟實力發展的主要短板。報告指出,上海在公眾科學素養教育水平仍存在不足,排名第26位。這一問題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國內其他城市中也普遍存在。
針對這一問題,徐劍建議,上海應當積極發揮引領作用,率先自主構建一套具有全球通用性的市民科學素養教育水平指標體系。該體系的構建需要綜合考量多個關鍵維度,涵蓋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以及科學應用能力等。通過精心設計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定期測評上海市民科學素養并收集積累動態數據,從而精準把握上海市民的實際科學素養狀況。在此基礎上,上海可以將該指標體系進一步向全球推廣,推動形成全球城市公眾科學素養教育水平的統一比較框架。(完)